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今日头条 > 正文
作者: 荷泽小编 来源: 荷泽小编 发表时间:2024-12-09
□莫小米
40多年前,无月的冬夜。两个17岁女学生,走在人车罕至的乡村公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快过年了,她们相约去看望当年的老师。长途车到了县城已是下午,去老师家的班车没了,住不起旅店,只能步行前往。
天很快黑下来,气温越来越低,两人越走越快,越走越怕,脚步声被无限放大。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永远存放在女孩的记忆深处。她们听见一声门响,看见一束灯光,随后,一位阿婆提着一只小水桶走出来。
两人急忙跑过去打问,这是哪里,离她们要去的地方还有多远。当得知还有十多公里路时,两人更慌了,希望阿婆能留宿一晚。
阿婆招呼她们进屋,为她们做了面条,安排她们住下。
第二天一早,她们向阿婆道别,阿婆欲言又止。而后知后觉的两位姑娘,之后才想起,借宿的那间土屋,很可能是一家小旅舍。
她们想找到阿婆,说一声抱歉,补上住宿费,但因为不记得路过的村名,也没记住旅舍的名字,一直无法实施。此后许多年,每当遇到那一带的人,她们都会说起此事,希望能找到线索。
43年过去了,两位姑娘,一位于10年前病故,一位刚刚退休,她的心情迫切,请求媒体助力寻找,媒体需要她尽可能地还原当时情境。因为是黑夜,心又慌,周边环境比较模糊,记得确切的是:进屋有个烧柴火的老式灶台,门口有一块石板,石板下有一条宽约一尺的水沟。
找寻有难度。毕竟,这40年的变化太大。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虽然主角阿婆已去世多年,家中的年轻一辈也经常在外地较少回老家,但报道还是被他们看见了,细节一一对上。
当年的女学生与那家人见了面,阿婆的儿子回忆,他母亲经营的旅社就在马路边,天黑后经常会有人来投宿。20世纪80年代,每晚住宿价格在三至五毛钱。
当年的女学生回想,是因为旅店设施简陋,进门就是灶台,也没有明显地标出店名,阿婆又是那么亲切,自己才会误解。
次日离开时,阿婆作为店主,本可以明说,结账,合情合理。但阿婆一定是看出了女学生的误解,估摸孩子们不一定有钱,将错就错了。
寒夜里一盏温暖的灯,一个收留了她们的好心婆婆,一个温暖的家,让她们记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