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社会新闻 > 正文

增进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画卷

作者: 中国荷泽网 来源: 中国荷泽网 发表时间:2023-12-17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对我市广大群众来说,幸福感来自14.6万黄河滩区群众喜迁新居,圆了期盼多年的安居梦;幸福感来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优质的教育资源;幸福感来自基层医疗机构从“医疗服务”向“健康管理”转变,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诊疗格局;幸福感来自四通八达的交通,串联起城市与乡村……

民有所思,我有所动;民有所愿,我有所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不断夯实民生基石,纾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饭碗”端得稳生活有奔头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曾经是黄河滩区群众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如今,通过外迁安置、就地就近筑村台、旧村台改造提升等方式,滩区群众终于拥有了一个“稳稳的家”。

眺望黄河岸边的沃野,高高的村台上整齐排列着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房屋,宛如淡雅的水墨长卷,这里便是鄄城县旧城镇六合新村。

早晨7时,村民周建梅把孩子送到学校,便来到村里的地毯加工车间务工。周建梅说:“不出村台就有活儿干,每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不仅能顾家,庄稼活儿也不耽误。”

三年前,周建梅一家告别了生活多年的“水窝子”,搬进了六合新村的新家:一套144平方米的楼房。她从来不敢想象,自己能住进窗明几净的二层小楼,房内装潢、家具、供暖等与城市家庭别无二致。

六合新村的建设,让群众实现了从破旧四散的村庄搬进新居的心愿。这里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齐全,村里利用创业车间和配套公建,引进了地毯、家纺加工等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黄桃、中药材种植等产业;依托黄河风景带,发展滩区旅游,全面谱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六合新村只是我市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一个缩影。作为山东省黄河滩区迁建的主战场,我市累计投资150多亿元,克服引黄抽沙、资金筹措等“十大难题”,高标准完成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任务,28个村台、6个外迁社区全部建成投用,14.6万滩区群众彻底摆脱“黄患”之苦,实现了安居梦、致富梦。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发挥就业对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巩固拓展经济向好势头,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我市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就业增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2022年,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90元,增长5.6%,其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334元和18040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7年保持全省第一。

同时,我市大力开展返乡创业“归雁兴菏”行动,在全国首创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283家,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为菏泽籍在外人士返乡创业搭建了桥梁纽带,累计有46.6万人返乡创业就业,领办创办18.9万家实体,带动就业52万余人,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让优质教育照亮学生未来

初冬的暖阳洒满校园,崭新的教学楼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多功能报告厅应有尽有;音乐、美术、书法等各种特色课程有序开展;操场上,学生们正在参加跳绳、跑步、乒乓球等各类体育锻炼……

这是定陶区张湾镇张湾小学校园里的场景,也是我市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近年来,我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落脚点,纵深推进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一系列体制改革,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翻开成绩单,一组数据印证变化:十四五以来,我市共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22所,新增校舍面积76.61万平方米,新增学位9.5万个,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基本消除;我市在大力实施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中,共计为364所学校、,526个项目,投资9113万元,购置10.92万台(套)设施设备。

在此基础上,我市聚焦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实施“强镇筑基”行动和“强校扩优”计划,用好集团、托管、联盟等办学模式,逐步缩小城乡与校际差距。同时,对于不具备集团化办学条件的,以优质学校为核心,建立城乡间、校际间联盟型的友好结对关系,开展传帮带活动……

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让人民满意、让学生出彩的教育答卷在菏泽大地上奋力书写。

我市还充分发挥体教融合发展优势,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协同发展。

前不久,北京体育大学·菏泽曹州武校足球队的23名球员、6名教练员,奔赴阿根廷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集训。他们将通过训练、比赛等方式,学习国外先进的足球理念和技术,实现自身竞技能力的综合提升。这不仅使电影里“功夫足球”的梦想照进现实,更是我市与北京体育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育国家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真实写照。

无独有偶,单县一中排球队梯队——单县实验中学排球队荣获2023年第二届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排球比赛初中男子组冠军,是该项赛事山东省历史上第一个初中级别全国冠军,标志着单县中小学排球项目体育竞技水平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单县一中由于排球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排球特色高级中学、国家级排球传统特色学校。

“在体教融合这条道路上,我们会继续奋进,让单县成为全国体教融合的模板。另外,在专业训练上,我们将精益求精、认真学习、实事求是,争取能给国家培养更多的排球人才。”单县一中副校长、排球队总教练樊董伟说。

一项项来之不易的成果,记录着我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信心、决心和恒心。站在新起点,我市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筑牢家门口的坚实“医靠”

“饮食上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日前,在成武县人民医院总医院张楼分院专家门诊,总医院特派专家正在给前不久刚做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张爱琴复查。 

“2021年以前,受医疗技术、人员配备、硬件设施等条件限制,像胃大部切除、阑尾、膝关节置换等复杂的手术,在我们医院无法完成。”成武县人民医院总医院张楼分院院长王道伦说,自加入医共体后,在总医院的支持下,分院的硬件与软件有了明显提升,先后增加了皮肤、口腔、康复等科室,增加了群众就医的满意度。

2022年3月,成武县紧密型医共体揭牌成立,在全省率先完成建设。目前,该县紧密型医共体框架体系、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等基本形成,资源共享、技术共用、双向转诊、上下联动运行模式基本建立,牵头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水平、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实现由“救治”向“医防结合”的转变。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我市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系统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医疗机构增至5800多家。

近年来,我市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及企业融资等方式,规划投资80多亿元加强市属医疗机构项目建设,目前已有6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其中,省公卫临床中心菏泽分中心、市立医院西安路院区一期、市三院新院区等项目将于今年陆续投入使用,市立医院东院区一期已全面封顶,正在进行装修。

为让患者真切感受“智慧医疗”带来的便利,我市搭建完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 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广泛开展“菏泽卫生健康”信息化便民服务;大力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搭建了菏泽市外请国家、省知名专家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外请知名专家信息共享;同时,深入开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四进四送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和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专项整治,让群众看到了新变化、得到了新实惠。

为了优化服务水平,建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近年来,全市投入资金22.6亿元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共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5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173处;175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5家、中心村卫生室150家;建设名医基层工作站160家,实现全市乡镇卫生院名医基层工作站全覆盖。

用心用情办好惠民实事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一个个民生亮点,一项项民生实事,犹如和煦春风,温润着百姓心田。

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创新探索分散供养服务模式,先后打造了“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农村特困人员“E照护”等创新服务模式,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专业照护机构为全市分散供养人员提供生活照料、环境卫生、心理慰藉等社会化照护服务,有效破解分散供养人员照护难题。

巨野县龙堌镇东集村的一名失能老人,身患多种疾病,生活极为不便。自“E照护”创新服务模式推行以来,巨野县民政局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队志愿者每月定期到老人家中为其清洗衣物、进行家庭保洁、开展医疗保健等服务。

我市民政部门还坚持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本着“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原则,针对近两年低保、临时救助人次下滑态势和可能引发的兜底保障不稳定形势,深入开展了救助政策落实专项排查行动,以笨办法和苦功夫,解剖麻雀、对症施策。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共支出城乡低保资金7.2亿元,救助城乡低保对象19.4万人;支出特困供养资金4.3亿元,救助特困供养人员4.67万人;支出临时救助资金2674万元,救助2.13万人次,切实牢牢守住了民生保障“基本盘”。

对于广大群众而言,交通环境畅通、安全、便捷,同样是他们的期盼。

我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牡丹机场正式通航,鲁南高铁开通运营,菏泽相继迈入“航空时代”“高铁时代”;菏宝、枣菏等高速菏泽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翻番,实现“县县通”;洙水河、新万福河航道顺利通航;雄商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菏泽正展现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同样,今年以来,我市还紧紧围绕“惠民生、解民忧,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这一工作目标,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全市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截至9月底,累计已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785.5公里,完成年度计划的78.55%……菏泽在时代发展的春风里,勾勒出外联内通的综合交通枢纽美好蓝图。

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生的接力棒不断传递,久久为功,用小实事累积成大民生,一幅幅温暖幸福的民生图景正在菏泽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文/图 记者 王振宇 王燕

(本版部分图片为资料片)

责任编辑:
中国荷泽网
联系方式:10613862#qq.com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