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社会新闻 > 正文

黄河记忆:从“东昏”到“东明”

作者: 荷泽日报 来源: 荷泽日报 发表时间:2024-01-10

文/荣海生

汹涌的黄河,曲曲折折奔流九省、区,东入大海。

在鲁、豫两省交界的东明县,有一处近800公顷的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水草植被丰茂,野生鸟类云集。她以独特的湿地生态,向人们展示了母亲河的胸襟与包容。

这处湿地公园,在古东昏之北,又在今东明之南。这一古一今,一昏一明,一南一北,反映了东明从“东昏”到“东明”2000多年的历史变革。

(一)

据考证,早在四五千年以前,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东明黄河对岸的濮阳西水坡,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于沼泽地下挖掘了我国第一个蚌壳塑龙虎陪葬墓。《史记》:大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这里为兖州之地。古九州之一的兖州,以黄河、济水为界。宋代经学大师邢昺解释道:兖,信也。此地世代以诚信而著称。汤武革命,商汤伐昆吾,伐有娀之虚,伐三朡之国,灭夏而建立商朝。昆吾、有娀之虚、三朡之国,都在此一带。春秋时,这里的葵丘举世瞩目。齐桓公与诸侯葵丘会盟,提出了“无曲防”的治河理念。所以,这里不但是四战之地,也是争霸热土。

秦始皇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却听信术士之言,不断地到东方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封禅泰山,登琅琊刻石,颂秦德,明得意。这次巡游,秦始皇沿驰道,到达户牖(今东明县焦园乡西南,河南兰考界内)这个地方的时候,突然间雾霾弥漫,道路难辨,人马不能行进。

《易经》云: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天生浓雾,是何征兆?自信满满的始皇帝也许认为,雾气腾腾的天气是天降祥瑞,此必为宝地,这样的环境,才适宜于飞龙在天,于是就把户牖改名为东昏。

雄才大略的始皇帝,祈求他的帝业永世传承。这个时候,在东昏之东、丰沛之地流荡的刘邦,恐怕连泗水亭亭长还没有当上。谁能料到,10年以后,这个不务正业的刘邦,接受秦帝国的投降,又打败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在东昏东北的氾水之阳登基,建立起了一个汉王朝!

(二)

公元元年,这个公元前与后的世纪分界线,并没有给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这里的百姓是在黄河水遍地横流中度过的。人们都说王莽不堵塞黄河决口,是为了他祖上墓地,倒不如说他不愿意得罪水神河伯。王莽篡建新朝,狼烟四起,河患不止,他认为“昏”不吉利,于是,就把东昏改成了东明。此为东明地名之开端。

由“昏”变“明”,一字之变,这里的人又燃起了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但王莽却并没有因此被后人称颂。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汉光武帝刘秀,这个出生在济阳宫(今东明南)的皇帝,十分地厌弃王莽,爱屋及乌,他把目光聚焦到了东明这块宝地,又把东明之名改回了东昏,并让它归属兖州陈留郡。陈留郡后改为陈留国,汉献帝刘协曾被封为陈留王。

东明、东昏,只不过是地名符号,由“明”变“昏”,反映的是执政者的执政心态。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东昏县降为东昏镇,其地竟归属陈留封国的外黄、济阳二县分管。

(三)

据史料记载:五代和宋朝时期,黄河平均每年形成水灾2.4次。频繁的黄河决口改道,也没能阻止宋朝文化的繁荣。963年,宋太祖为加强对北方的管理,再设东明县,属于开封府辖区,为妥妥的京畿之地。

1128年,面对金人进犯,宋军扒开黄河大堤,奔腾的河水淹没了汴梁城,也淹没了东明。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东明县城北迁至宛亭故地,即今东明湿地北边的东明集镇。此后,黄河的肆虐,战争的无情,东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在东明集,留下了一处令世人不解的黄河悬棺之墓。

元朝时黄河频繁决口、改道,1357年,东昏城被冲毁。明嘉靖年间,东昏彻底被黄河泥沙埋在了地下。而今故城遗址难觅,东昏成为历史的记忆。

明朝大规模移民,又建东明城于云台(今东明县城西)之上。山西戏曲说唱、武术、杂技等,随之而来,与本地的风俗碰撞、交融,丰富了这里的文化。1377年,一场罕见的大洪水,涤荡鲁西南大地,东明县再次被废。

黄河岸边的人民,坦然面对洪水,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弘治三年(1490年),明政府再设东明县,并移至东边的大单集规划建城,为今天东明县城之肇始。1855年,黄河改今道,在鲁、豫交界处形成了一片水泽湿地。

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见证了黄河迁移,也见证了东明的变迁。(荣海生,菏泽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壹点号人文菏泽


责任编辑:
荷泽日报
联系方式:10613862#qq.com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