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社会新闻 > 正文

苏轼与山东(6)那些年,苏轼在山东看牡丹

作者: 荷泽日报 来源: 荷泽日报 发表时间:2024-04-22

最美四月天,满城看牡丹。

这些天,菏泽牡丹花会“刷屏”了,身穿曹县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与各色名贵牡丹争奇斗艳,即便是大叔大婶都人人争戴簪花,再现“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的唐风宋韵。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记载牡丹“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山东青州、密州、曹州早有种植牡丹、办赏花大会的风俗,与姚黄、魏紫齐名的鞓红,因系青州花农培育,“亦曰青州红”。熙宁八年(1075)至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担任知密州太守期间,也曾多次赏牡丹,戴牡丹、写牡丹。

雷雨后,苏轼的赏花一日游

熙宁八年(1075)春天,因忙于抗旱,苏轼无暇也无心赏花,初夏旱情缓解,这一天,难得下来了一场雷雨,心情舒畅的苏轼于是来到城西贺秀才家赏花。

城里田员外和城西贺秀才是对痴迷牡丹花栽培的文友花友,也许是郊外温度低原因,虽然盛花期已过,但贺秀才家的魏紫正盛开,魏紫因“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魏相家”,属名贵品种,仰慕苏轼的贺秀才略备薄酒款待,又特意摘了三朵花送给苏轼。于是,作《谢郡人田贺二生鲜花》表示感谢后,华发霜鬓的苏密州戴着满头红牡丹乘兴而去。

城里田员外,城西贺秀才。不愁家四壁,自有锦千堆。珍重尤奇品,艰难最后开。芳心困落日,薄艳战轻雷。(昨日雷雨。)老守仍多病,壮怀先已灰。殷勤此粲者,(贺献魏花三朵。)攀折为谁哉。玉腕揎红袖,金樽泻白醅。何当镊霜鬓,强插满头回。

和现在牡丹被广泛种植不同,古代牡丹种植,多集中在富家园圃、寺庙僧房。诸城城西的龙兴寺就是一处赏花盛境。从贺秀才家出来,苏轼一行来龙兴寺,却发现昨日的一场雨雹把这里的牡丹花打落不少,遂连称可惜。

回到府衙,苏轼想起熙宁五年(1072),自己在杭州担任通判时,清明时节在钱塘吉祥寺赏花盛况,于是赋诗《惜花》,发出对自己青春流逝、仕途奔波的感叹。

吉祥寺中锦千堆,前年赏花真盛哉,

道人劝我清明来。

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彻凉州花自开。

沙河塘上插花回,醉倒不觉吴儿咍。

岂知如今双鬓摧,城西古寺没蒿莱。

有僧闭门手自栽,千枝万叶巧剪裁。

就中一丛何所似,马瑙盘盛金缕杯。

而我食菜方清斋,对花不饮花应猜。

夜来雨雹如李梅,红残绿暗吁可哀。


古诗前八句回忆壬子年清明吉祥寺花会盛况:先是场面宏大的鼓乐表演,一曲《凉州》唱罢,牡丹花次第开放,花前饮酒唱酬后,头戴簪花归,醉意中凌乱的样子让人指点嬉笑。


后九句写龙兴寺的此情此景:如今自己已是两鬓斑白,寺庙隐没的蒿草丛中,在寂寞僧人栽培裁剪下,花丛茂盛,有的花朵像玛瑙盘一样硕大浓艳,金黄的花蕊堪比金缕玉杯光彩夺目。但自己因为抗旱灭蝗、祈雨吃斋吃素,已经没了对花斟饮的兴致。昨夜的那场雨雹像李子梅子那么大,把花丛打的一片红残绿暗好可惜。

苏轼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提笔写了一段很长的题记:“钱塘吉祥寺花为第一。壬子清明赏会最盛,金盘彩篮以献于座者五十三人,夜归沙河塘上,观者如山,尔后无复继也。今年,诸家园圃花亦极盛,而龙兴僧房一丛尤奇,但衰病牢落,自无以发兴耳。昨日雨雹,知此花之存者有几,可为太息也。”

这两首诗记载了苏轼赏花一日游,证据就藏在诗中和自注中。在《谢郡人田贺二生鲜花》中,有“芳心困落日,薄艳战轻雷。(昨日雷雨。)”在《惜花》中有“夜来雨雹如李梅,红残绿暗吁可哀”后记中有“昨日雨雹,知此花之存者有几,可为太息也”。 

苏轼在《雩泉记》中记载:“东武滨海多风,而沟渎不留,故率常苦旱”。潍坊地区初夏不太下雨,连续雨雹的几率甚小,且两诗中赏花的区域一致,都在城西,因此可以推断两首牡丹诗记载的是同一天赏花事。

细雨中,苏轼的花前酒、秋后情

熙宁八年(1075)密州遭遇罕见的旱灾蝗灾,苏轼斋戒吃素,到常山祈雨,无心赏花,九月,果然下了雨。这时候,已经是春尽花残,一天,细雨中,突然开了一朵千叶重瓣的牡丹花,于是苏轼特置酒花前,赏花寄情,填《雨中花漫》词: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假餘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词的上片透露出当时密州牡丹园圃众多的史实。昔日唐玄宗赏牡丹,问谁的牡丹诗写得最好,侍臣推荐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苏轼“国艳带酒,天香染袂”就是化用的这一典故,置酒花前,一是祈雨成功开戒庆贺,二是重现唐人赏花的经典调调。

下片则写秋日赏花的寄情:秋风不会让牡丹常保艳丽,不如保重幽姿、留住春容,以待明年争新斗艳吧。

苏轼及其喜爱喜爱牡丹花,一生共写有三十多首咏颂牡丹的诗词,在密州期间,含咏颂芍药的就作有8首。在苏轼笔下,牡丹不但是自身寄托情愫的美好载体,而且也是歌颂君子友情,翩翩风度的完美寓物。就在同一年的五月,他在写给自己在杭州任通判时的老领导、太守陈襄(述古)的诗中写到:“漫说山东第二州,枣林桑泊负春游。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调侃自嘲,洒脱自乐是苏轼心理建设的密码,早在熙宁五年(1072)五月,苏轼跟随时任杭州太守的沈立赴吉祥寺赏牡丹,就写有“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的名句。此时,接任沈立担任杭州太守的陈襄,也已经移守南都,此番拈花叙旧,自有别样情致。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即将离任密州移守河东府的苏轼,给曾任密州通判的赵倅留诗,特意选在他们常去赏牡丹花的释迦院题留壁上,以牡丹寄君子之共情,表达“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的不舍和思念。

芍药吟,再现密州花会盛景

牡丹属芍药科,古名木芍药。自古就有牡丹芍药一起种的传统,牡丹谷雨前盛开,罢后芍药进入盛花期,接续美丽绽放。

熙宁八年(1075)初夏,连开得较晚的芍药也已败落,苏轼作诗《送春》,感叹:“梦里青春可得追?”“芍药樱桃俱扫地”。

“东武旧俗,每岁四月大会于南禅、资福两寺,以芍药供佛。而今岁最盛,凡七千余朵,皆重跗累萼,繁丽丰硕。中有白花正圆如覆盂,其下十余叶稍大,承之如盘,姿格绝异,独出于七千朵之上,云得之于城北苏氏园中,周宰相莒公之别业也,而其名俚甚,乃为易之。”

熙宁九年(1076)四月,苏轼在《玉盘盂二首》诗序中记述了密州每年四月举办赏花花大会的盛况,各家、各园圃都携带自己的好花汇聚于繁花盛开的南禅、资福两寺,这一年的芍药花有七千余朵,其中苏氏园的一朵白芍药花大如盆,是花魁,苏轼嫌花名太土,遂改名为“玉盘盂”并作诗两首:

(一)

杂花狼藉占春余,芍药开时扫地无。

两寺妆成宝缨络,一枝争看玉盘盂。

佳名会作新翻曲,绝品难逢旧画图。

従此定知年谷熟,姑山亲见雪肌肤。

苏轼先是夸芍药不与百花争春,乱花残红后绽放见其特性,满眼的花如玉串般美丽耀眼,如此美景中,也寓意丰年谷熟的期望。


(二)

花不能言意可知,令君痛饮更无疑。

但持白酒劝嘉客,直待琼舟覆玉彝。

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

吾家岂与花相厚,更问残芳有几枝。

第二首诗苏轼索性放开,于痛饮中自夸,还是我们老苏家与名花有缘,你看看还能有谁家的花能开得如此艳丽?

意犹未尽的苏轼还画了幅芍药,李之仪特意题跋。弟弟苏辙也作《和子瞻玉盘盂二首,东武苏莒公家园中千叶白芍药子瞻新为此名》诗相寄。

假如时光穿越,苏轼当惊牡丹殊

眼下,正是芍药盛开的季节,中国牡丹之都菏泽,数万亩芍药正吐苞绽放。

我想,假如苏轼穿越到当代赏盛世繁花,没有了京东西路、京东东路的区划限制,他再来山东,不妨到曹州菏泽看一看,这里,不但种牡丹者众,而且画牡丹者亦众,从富贵花到致富花,从赏牡丹到种牡丹、吃牡丹、用牡丹,画牡丹,一朵花已经建成一条全产业链——

苏轼再也不用看到魏紫就惊为天物了,因为这里的旅舍一次性肥皂都是淬炼魏紫制作的;

“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著酥煎”“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他也再也不必不忍把牡丹花纳入春盘、不忍烹煎牡丹花蕊茶了,因为这里的牡丹酥、花蕊茶随处可品尝;

他再也不用看到落花就惜春了,因为这里的绢牡丹、瓷牡丹、编织牡丹、牡丹农民画永远能把他留在春天里;

他再也不用九月赏花特意置酒拍案称奇了,这里的牡丹花、芍药花反季节种植,即便是冬季,都能绽放如春,特别是芍药鲜切花更是后来居上,令寻常人家都满堂惊艳。

也许这里欠缺的,是苏轼能作为名人大V来一趟,作为嘉宾参加牡丹国际传播论坛,参加牡丹花会、芍药季畅游,直播口占把咏颂曹州牡丹的新诗篇讲给世界听。

假如时光穿越,花样菏泽的花海中,苏轼一定文思泉涌……

(吃口雪糕,点个赞,再转发分享哦)

责任编辑:
荷泽日报
联系方式:10613862#qq.com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