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社会新闻 > 正文

游“1446街区” 念“老城曹州”

作者: 荷泽日报 来源: 荷泽日报 发表时间:2024-08-09

魁星楼(设计图)
“甘棠遗爱”坊和“3A级景区”碑

菏泽老城区改造项目,已于2019年启动。规划建设的“老城曹州”,还在紧张地进行中。现首期工程“1446街区”业已完工,2022年对社会公众开放。这片街区,位于老城区的西南向,即城中“曹州路”的西段。新建街区的名称,是为纪念明代首任知州范希正创建曹州城之年,即1446年而命名的。

曹州古城自创建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明清两朝的建造、增筑和缮修,使得曹州古城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可后来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战乱、天灾和人为破坏,使得一些建筑惨遭损毁而销迹。今逢盛世,老城要改建,重塑老街风貌,再赋历史人文,其意义非凡。

近日,我沿曹州路过“刘宴桥”,再次来到“老城曹州”已建好的“1446街区”。这段街区,西段为“海棠寺街”,东段为“民权街”。海棠寺街北已建为“商贸区”,依次按“壹号”到“捌号”,规划为古典式院落,完全为明清式的建筑风格。其中,楼堂林立,店铺错落,主要以酒吧、餐厅、茶馆、咖啡店等为主,这里成为城市的商业会客厅。

海棠寺街南为“海棠园”区,古有“海棠寺”而故名。西有“贰麻酒店”,东有廊台亭馆。中间是一空场,刚命名为“青年广场”。广场内,西有舞台,东有展销棚。周边配植玉兰、牡丹、海棠等花木。节假日或一些闲暇时间,这里便是文艺演出、才艺展示、公益宣传、网红直播的首选之地。

往东来到水洼街南端的“太平街”,南北街道中间搭建一彩灯通道,两旁设立小吃摊位。还有文创摊点,如面塑、剪纸、糖人、绳编等。这里是非遗项目展示区,承传古城之雅风,打造以休闲文化为主体,引来众多游人前来观赏和品玩。

“太平街”南端有一跨街青石牌坊,三梁四柱,坊上横匾题写“西门里”三个行楷大字。柱上刻联,左“曹邑奠定功归大道”,右“老街重兴利汇小康”。坊南有块铜雕“古城街道图”,镶嵌在街旁地板上,图中标注有古城主要街道和建筑的名称。原图初稿是由我提供的,吸引着诸多游客和爱好者驻足查看。

再往东是“民权街”,街北为“菏泽粮食局”旧址,东邻为“菏泽水利局”旧址。原建筑已确定保留下来,并进行了整修,计划改建成“博物馆”。街南,西边是新建的“关帝庙”,院内有三殿。大殿为“崇宁殿”,庑殿式造型,雕梁画栋,气势非凡,里面敬“关公”。

东邻是“慎思园”,门前有“甘棠遗爱”坊和刚立不久的“国家级旅游3A景区”碑。两旁两组塑像,东为“施粥劝归”,西为“却役励稼”。园内为范希正纪念馆,是特迁其故乡的古典建筑。内有养正斋、澄怀堂、崇化阁、五慎堂,还有润泽廊、呜谦亭、感荷桥、云萃湖等。

沿西小巷,往南来到青年湖北岸,见周边环栏,青石镶砌。南望湖面波光潋滟,水澄草青。再望新建的“泰宁桥”,五拱环洞,像条玉带卧波南北。走到桥上,两边栏柱上雕有24生肖兽首,有不少人扶栏品赏。东望风樯摇曳,轻舟荡漾。西望荷叶田田,岸柳成行,这里也成了游人的打卡地。

过泰宁桥到青年湖南岸,这里有座新建的“永安塔”,塔名取“永久安宁”之意,以祈福盛城。走近仰望,高高耸立,气宇轩昂。塔高56米,为七层八角四门,楼阁式砖混结构。塔内供奉有观音、文殊诸菩萨,有信奉者前来膜拜。登上塔顶,可一览菏泽老城风貌。“永安塔”也成为菏泽城的新地标。

今览这新建的古城一角,回忆昔日这里的破屋陋巷,可谓是旧貌换新颜。可对于一些“老菏泽”人来说,回念老城的古建筑,譬如:城门楼、钟鼓楼、魁星楼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他们都十分怀念,都说那是家的感觉,寄希望能得以重建。

“城门楼”,是城的标志,象征城市的安全和威严。据菏泽一中退休的陈老师讲,他儿时的城墙和城门楼还保持完好。城墙高达10米左右,上面长满绿苔和藤萝。城上门楼有7米左右,两层歇山重檐,面阔三间,上有匾额,下涵拱门,拱门之上,额匾题字,清晰可见。远望城门楼,巍巍矗立,十分壮观。据史载,城门楼是明成化元年(1465年)建,东曰“东秩”,西曰“西成”,南曰“阜门”,北曰“拱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加茸修饰。东题“双河”,西题“凤山”,南题“南华”,北题“济阴”。楼上设置景观,东为“青波旭日”,西为“凤台霜月”,南为“风入虞弦”,北为”云里蓬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城市道路通行,城墙和门楼均被拆除。

“钟鼓楼”,人称姊妹楼,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据广生街上的郝先生讲,其造型似城门楼,歇山重檐,庄严华丽。下有拱形门洞,人马可通行。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当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写照,又常来比喻一些警世之语。“钟楼”原来位于州治西南(今八一街与广福街的交叉口),上有匾“声震南华”,后改作“治本黄钟”。“鼓楼”原来位于州治东南(今八一街与解放街的交叉口),上有匾“击壤遗风”,后改作“化斯土鼓”。1938年日军攻占菏泽时,“钟楼”毁于战乱。上世纪50年代初,“鼓楼”因扩街被拆除。

“魁星楼”,原来处于文庙东南(今菏泽军分区大门前),初建年代不详,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修。据在附近居住过的张先生讲,“魁星楼”原为六层六棱,攒尖塔式建筑。内壁有旋梯,拾级可登临,凭窗可俯瞰。他看到过上面的魁神,赤发环眼,青面獠牙,左手执斗,右手握笔,左脚高抬,右脚踏龟,寓意为“独占鳌头”。清末“废科举”之后,魁星楼就无人问津。后又遭战乱和地震的破坏,上部楼层塌毁,1950年被拆除。

以上提到这些老城标志性的建筑,我看不只是城中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承载着丰富的菏泽历史文化的信息。因此,它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和话语,寄希望能得以复建,以实现古城的复兴。          文/ 图 邓文献

责任编辑:
荷泽日报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