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社会新闻 > 正文
作者: 荷泽日报 来源: 荷泽日报 发表时间:2024-10-01
菏泽古称曹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牡丹名闻天下,而且书画也饮誉于海内外,号称“书画之乡”。民国以来,可谓是“人才济济,名家辈出”,享有“东壁国书府,西园翰墨林”的美誉。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当数书法家邓树屏、国画家田伯平,人们称其为曹州城中的“翰墨双杰”。
书法名家邓树屏
邓树屏(1873年-1944年),字诗傭,又时傭,曹州城内考棚南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是晚清科考的最后一批秀才。在“废科举,兴学堂”的大势下,赴省城就学于“山东优级师范”。毕业后,就任“济南中学”的国文和书法教习。
1912年鼎革之后,邓树屏返乡,任菏泽县教育科科长,在菏泽兴办学堂,多有建树。由于在青年时代就具有良好的书法基础,在办学期间,他又精练细研,对魏碑书法大见功力,求书者甚多。
邓树屏也因书法与冯玉祥结缘。1919年,冯玉祥发现邓树屏的字迹清秀,建议他弃教从军,被召至冯玉祥部49混成旅,任旅部书记官。邓树屏不仅书法见长,其文章和德行也被冯玉祥看重,不久调其到身边任秘书,后擢升为秘书长,深得冯将军的器重。
冯玉祥又见邓树屏的为人正直宽厚,待人热情,每有涉外出访,必有相随。1926年,邓树屏为主要随员,陪伴冯玉祥赴苏考察,受苏联领导加里宁、伏罗希洛夫及列宁夫人的接见。
后来,邓树屏的年事渐高,又受到冯玉祥的特别照顾,相继推荐他到河南宜阳、山东日照两地任县长。闲暇之际,邓树屏也不忘研习书法,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作品,遍及豫、鲁、冀、陕各地。
1932年,邓树屏返归故里,继续研练书法,书体以魏笔见长。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当年临濮黄河决口,百姓受灾,他连续写下作品500余幅,将所得2000余元全部捐赠赈灾。
自1936年,邓树屏又潜心书法理论的研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书法的秘诀,撰写了《书法心得歌》一书。
到了晚年,邓树屏仍握管挥毫,除魏体之外,又多写汉隶,兼及小篆、行、草诸体,且各有特色。
他一生书写的作品很多,在“文革”前,其家中还存有书法作品两大箱,可惜“文革”中全被焚毁。我曾看到过他晚年写的一副对联:“云喷石花生剑壁,雨敲松子落琴床”,字体为汉隶。联句选自林逋的《湖山小隐》,其意境高远,表现出了作者晩年的隐逸生活和超然境界。
国画大师田伯平
田伯平(1889年-1950年),名稳,字伯平,笔名锄月散人、山里庄夫、老圃等。曹州南关三里庄人。田伯平出生于书香世家,幼时入私塾读书。曹州普陀寺主持高僧袁溪,是他的绘画启蒙老师,自此把他带入了绘画艺术的殿堂,促使他一生酷爱绘画。
1906年,田伯平升入曹州中学堂,在校期间,加入“尚志社”,学习成绩优异,又偏爱绘画。1912年,升入“国立山东艺专”。在校期间,潜心学习国画技艺,不断临摹创新,终得真谛。毕业后留任济南,继续研修绘画艺术,其作品运笔秀润,着色妍雅,已具较深的造诣。
1920年,田伯平北上入京华,结识了齐白石、王梦白等知名画家。遂又下杭州,游历江南,后接受“杭州国立艺专”的邀请,客居学校,开启国画讲座。这期间,李苦禅曾为先生作《风荷水鸟图》,至今后人还为其珍存。
1927年,北伐战争失败,国共合作破裂,时局开始动荡。田伯平返回菏泽,结识了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何思源。后去济南,任何思源的私人秘书。1933年,又一度居住开封,任职于黄河水利委员会。这期间,他笔耕不止,继续研习中国画,其作品在当地流传甚广。
1937年,抗战爆发,田伯平离汴返回故里,在南门里购置了一处宅院,建起“北极画室”,避居菏泽,精研画艺。
1938年,菏泽沦陷,田伯平怀着悲愤和无奈而度日,曾作画《云根幽香》,隐喻国家山河破碎。希望借笔墨解除胸中烦忧,超脱痛苦。1939年,他又遭土匪绑票,交赎金后脱身,后作《废禾图》,以表达对旧社会的不满和痛恨。又写《墨竹图》,以表达自己不屈的民族气节。
1940年,应邀任教于当时的菏泽体仁中学,受过他指教的学生有刘鲁生、何方华、晁楣、聂耕等。
1946年,菏泽解放,田伯平作《废城图》以示纪念。1949年,受画友李苦禅之邀,践挚友何思源之约,准备赴京去“北平国立艺专”从教,但终因身体和家事,未能成行。
1950年,田伯平因病辞世,县人民政府赠送了挽幛,表示悼念。田先生从艺一生,大半时间处于国家民族危机的战乱时代,能坚持绘画,成为一世名家,实属不易。
1994年,曹州书画院举办了田先生的遗作展。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兰花图》,笔墨洒脱,妍润秀雅,上题“王者之香,美人之姿”,展现了先生高洁的精神风貌。这幅画是城中一位老者的收藏,为躲避“破四旧”运动,他母亲将其剪为两段,藏于壁柜中,才得以幸存。说来,令人感叹。
邓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