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社会新闻 > 正文
作者: 荷泽小编 来源: 荷泽小编 发表时间:2024-10-01
□记者 武霈
75年艰苦奋斗,75年沧桑巨变。
75年来,伟大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5年来,菏泽也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
工业发展是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读懂菏泽发展的一把钥匙。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从这段时光轴上回眸,菏泽工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大力推动重点产业突破,加快打造“231”特色产业体系,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潜力,一个个大项目频频落地、一个个大企业拔地而起、一组组数据更新迭代,菏泽经济实现了由小到大、从弱变强,从单一向多元的沧桑巨变,硕果累累的成绩是对菏泽经济最好的诠释。
■步履不停、提质攀高,经济规模实现历史性跃升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兴则百业兴。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的75年发展历程中,菏泽工业经济几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市工业部门仅有棉纺织和金属制品制造两个行业。经过75年的努力建设,工业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力、煤炭、石油加工、化工、纺织、木材加工、机械、食品等工业部门逐步发展壮大,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等,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
工业规模迅速膨胀折射出菏泽经济的蜕变。
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有219万元,到1978年达到10282万元,总量仍然较小。改革开放以来,菏泽工业规模迅速膨胀。1978-2018年,工业企业户均收入由50.9万元增至3910万元,年均增长11.5%。1979-1997年,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5.7亿元增至112.2亿元,年均增长16.9%;1998-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74.6亿元增至4065亿元,年均增长22.1%。到如今,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6500亿元,化工、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木材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64.4亿元、854.8亿元、538.2亿元、695.5亿元、409亿元、859.2亿元、90亿元、233.8亿元、138.8亿元,指数增长的背后是菏泽工业力量的蝶变。
75年来,我市经济规模连上台阶,发展根基愈发坚实。为了在实现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今年召开的菏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写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
向新而行,乘势而上。菏泽吹响了加速产业融通创新发展的“冲锋号”,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将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力培育一批县域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优质增量;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谋划人工智能、氢能、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配套完善现代服务业,集中做强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优势产业,塑造竞争新优势
地区生产总值2390亿元,同比增长6.5%,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8%,均居全省第1位……今年上半年,我市重点调度的主要经济指标,多项增速位居全省前列。透过数据看“年中报”,扩大投资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带动、产业集群支撑、创新要素集聚,工业经济运行正拔节向上。
产业不断迭代,标志着经济发展的蝶变。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我市正聚“链”成“圈”,通过优质产业生态汇聚,打造一流生物医药生态圈。根据《菏泽市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市将着力完善提升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加快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全省最优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牵引和带动。步长制药是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历来高度重视科研和产品开发,相继研发出了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宣肺败毒颗粒、头痛宁胶囊、康妇炎胶囊、消乳散结胶囊、通脉降糖胶囊等多个独家品种,211个中药批准文号,473件有效专利。尤其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号召,持续培育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丹红注射液绿色智能化扩产扩能改造项目,新建智能化生产线和更新先进制造设备,实现了生产流程和工艺水平等整体迭代更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作为支撑。据了解,该项目应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多谱融合质量控制、数字孪生、AI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密闭式、连续性、一体化绿色智能生产,药品质量明显提升,药品安全得到保证,能耗废水大幅降低,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由山东步长及其董事长赵涛参与完成的“经典方剂类研究模式与中药配伍禁忌规律性发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未来产业的竞争,不是单个产品、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单一项目如散落的珍珠,串珠成链才能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挺起产业的“硬脊梁”。
为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我市通过优质产业生态汇聚,让医药项目聚“链”成“圈”。如今,在菏泽,一流生物医药生态圈已逐渐显现。以了未元大健康产业园为例,该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打造了智能化柔性共享产业化平台。平台拥有100多个标准化生产单元,可以根据药品生产需要,智能化组合成生产线,不仅将传统产业化周期压缩90%以上,还能节约2/3成本,突破了制药行业“一品一线”的产业化瓶颈。目前,已成功招商湖北、海南、江苏等地多家知名药企项目落地菏泽。
■科技 产业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是发展基石,培育新质生产力关键依靠科技创新。一系列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的突破,一次次“拥抱”数字化浪潮的探索,一个个技改助推产业转型的生动案例,随着我市持续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激活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成果、创新突破不断涌现。
今年9月初,全省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及试点企业、集群名单出炉,菏泽5家企业入选数字化转型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数实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今年,山东全面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通过做强一批重点数字产业项目、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塑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菏泽积极拥抱数字化新浪潮,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全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以中杰特种装备为例,该企业是一家聚焦绿色能源特种装备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各类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多项重点产品技术先后入围多项省市科技创新项目,尤其是研发应用的等离子弧 填丝氩弧组合焊(PAW-GTAW)技术,在深冷容器制造领域属国际先进水平,弥补了国内金属压力容器焊接关键技术的短板。据了解,该企业不仅是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更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借持续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设计,产品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更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同样在制造业领域,借助科技创新之力,催生新产业、新动能的实践正一一上演。在山东信多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繁忙有序,一条条升级换新的生产线正满负荷启动,车间内呈现出加足马力赶生产的火热场景。作为一家从事家电智能控制器等电子产品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信多达通过技术赋能,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产能倍增。
“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作业模式相对落后,我们便积极探索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通过技改,升级换代了5条smt高速机,新增了4条高速插件机,设备产能提高了3倍,品控明显提升,能耗成本大大降低。目前,智能控制器日产能达10万块。”山东信多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仁超说。
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只有传统产业革故鼎新,方能动能澎湃。在泰和纺织公司生产车间里,各个工序的工人们正紧张地忙碌着,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等整个生产工序有序运转。棉纺织产业是郓城县的支柱产业,但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无论是产能还是设备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传统产业必须要转型发展新动力。
扩产能,最大的难题就是土地,如何破解土地制约,成为郓城县随官屯镇扶持服务企业的重中之重。“棉纺产业是郓城县的传统支柱产业,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能,我们实施了技改项目,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对原来低效能的厂房进行改造,新上了5万纱锭高端纯棉精梳纺织项目。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带动岗位就业150余人。”郓城县泰和纺织有限公司经理李凯说。据介绍,通过县镇两级的全力扶持,泰和纺织在没有新增土地的前提下,实现了新增五万纱锭规模,并定制了国内最新型的棉纺设备,有效破解了棉纺转型升级所需的要素制约。
技术改造,是提升企业发展质效的有效途径。今年,菏泽通过政策引领,来引导重点企业实施重点技改项目,大力推动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上下功夫,加速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让企业持续焕发“活力”。
■竞逐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培育新产业。在智能制造、新能源、储能等新赛道领域,我市正向“新”而行,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塔吊不停挥舞巨臂,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走进海希储能项目建设现场,一幅大干快上、争分夺秒的火热场面跃然眼前。
“当前正是施工黄金季节,一刻也不能懈怠,一天也不敢耽误。”该项目机电负责人张飞介绍,目前,1号楼联合厂房正在进行厂房钢框架安装,2、3、4号楼办公楼、食堂、宿舍楼主体结构已经封顶,5、7号楼检测中心、电解液库主体结构已完成80%,6号楼设施房基础已完成50%。项目投产后,将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储能装备制造的研发与生产产业集群。
“双碳”背景下,新型储能产业迎来“风口”。我市瞄准新能源产业新一轮发展热潮,把储能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积极作为、加快布局,通过引进海希储能项目,全力锻造绿色转型新优势。
所谓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释放的过程。当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后,因其间歇性和波动性,造成并网难度大,新型电能的储存环节越发变得重要。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在绿色低碳产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项目投产后,将广泛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可再生能源、光储充一体化等多个场景。
“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菏泽步履不停。
自主研发甲醇发动机且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山东康沃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甲醇具有安全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的特点,目前已经在工业、船舶、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
以技术起家的精进电动科技(菏泽)有限公司,不断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成功研发的“电机 减速箱 电机控制器”“三合一”电驱动总成,不仅成本更低、体积更小、效率更高,更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突破和发展机遇。
年产两万台无人驾驶新能源特种车的曹县智赛科技,与无人驾驶行业TOP1的驭势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无人驾驶物流车、无人驾驶牵引车生产工厂。
抢占新材料赛道的华泽高端纤维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最新研发的超轻薄尼龙面料厚度仅0.04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一半。虽然薄如蝉翼,却具备耐寒、透气、抗拉等综合性能。产业园形成了集包覆纱、织造、染整、后整理、高端面料、高档户外服装和功能性新材料在内、一条完整的高端纤维智能制造产业链,打造从一根丝到高端户外服装和功能性新材料的高端化纤材料产业基地。
今天的创新培育,孕育着明天的“产业地标”。新兴产业发展势能强劲,新赛道方能动力澎湃。下一步,我市将聚力攻坚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强项目招引、强化科技攻关、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定向培育,加速产业融通创新发展,全力写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大文章。
乘势而上,向“新”而行,菏泽正在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