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作者: 荷泽日报 来源: 荷泽日报 发表时间:2024-05-10

□ 程春萍

“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两个结合”为新时代指明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方向,极大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途径,大大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于弄清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和怎样继续成功具有重要价值。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长期探索并实践的重大课题。10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

百年党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基本原理而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就其实践经验和文化传统而言又是中国的。历史一再地向我们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也证实了这个“行”,这一历程也正是“两个结合”的发展过程。

“两个结合”深刻总结了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用事实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如何创新发展的。无论是战争年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起步;无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还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时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度历史自觉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两个结合”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党领导团结各族人民浴血奋战、付出沉重代价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这一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毛泽东和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相融合创立的思想和理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正确思想引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从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使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充满生机,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铸就的中国特色。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坚持、发展,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又是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中走出来的。“两个结合”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根基和文化根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从道路和理论方面,还是从制度和文化方面,都具有中国具体实际的根基,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

“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100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不断对中华文明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了不同于西方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使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把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也充分表明了我们党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生命至上的生命观,“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守诚信、崇正义的交往观,和为万世谋太平的天下观,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等,实质上是相互契合的。“两个结合”,让传统的中国智慧与现代的西方科学理论相互融合贯通,为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使人类超越了近代以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文明形态,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满足了人类共同期盼。

总之,“两个结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的建设实践和理论创新的发展需要,提出的具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意义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于时代要求,增强“四个自信”,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作者单位:中共成武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
荷泽日报
联系方式:10613862#qq.com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