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农民收藏家”建起“国家级”博物馆

作者: 荷泽新闻网 来源: 荷泽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9-06

杨绪喜介绍博物馆展列情况
入馆处,博物馆简介
各类文房藏品
清代卷缸
木质摆件

□记者 武霈

收藏,作为充实精神生活的文化休闲活动,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兴趣爱好。在鲁西新区马岭岗镇穆李村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里,整齐地摆放着几千件质地细腻、种类齐全的藏品,这些藏品凝结了村民杨绪喜三十多年的心血。他虽然出身农民,但把这项业余爱好变成了自己的事业,经过多年努力,自建起了一座“民间博物馆”——菏泽市世知堂博物馆。

今年8月底,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其中,菏泽市世知堂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9月2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这座民间博物馆,倾听了农民杨绪喜与博物馆的故事。

乡村里的“博物馆”,农民中的“收藏家”

走进菏泽市世知堂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米高、三米宽“书本”样式的石雕,“书本”右侧页面是博物馆简介,左侧页面是孔子画像和《论语》格言,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馆内分为上下两层六个展区,分别存放着砚台、砚滴、笔洗、笔筒、印章、镇尺、明清瓷器等,以文房四宝为主。

“菏泽市世知堂博物馆成立于2013年,2020年在省文物局备案,被公布为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分为砚台展区、水滴展区、笔洗展区、笔筒展区、印章展区等,共备案2222件藏品,今年8月份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聊起馆内藏品,49岁的杨绪喜打开了话匣子。

初见时,杨绪喜刚从农田里忙完,满头大汗、皮肤黝黑,上衣满是褶皱,很难想象这位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民,竟然对文房四宝有如此研究。“笔墨纸砚,一生情节”,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爱好,更是对文化符号的传承。

跟随杨绪喜的脚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按照参观顺序在世知堂博物馆里,进行了一次“沉浸式”体验。清朝的砚台、明代的笔架、民国的卷筒,从笔、墨、纸、砚到文房雅器,在杨绪喜的讲解中,记者聆听了时代演进与历史故事,领略了古人的匠心独运与情思雅趣。

“文房四宝是咱中国独有的,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但是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砚滴、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杨绪喜如数家珍。

民间博物馆背后,是三十载收藏情怀

说起与收藏结缘,还得从30年前说起,杨绪喜说,大概在他十几岁时,一位亲戚送给他一枚铜钱,激起了他收藏古玩的兴趣,从那时起,收藏的种子便埋下了。

随着年龄增长,杨绪喜喜欢的古物种类越来越多,瓷器、铜币、文房、连环画,均有涉猎。20世纪90年代,他开始走街串巷,城里的古玩市场、村里的乡野人家,一打听到有“老物件”就立刻前去。这其中,他自然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

用杨绪喜自己的话说,在淘宝路上,他可以称之“入迷”,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他都风雨无阻。有一年冬天,下着大雪,他推着摩托车要出门,妻子问他去做什么,他说“再去转一圈”。那天天特别冷,他回来时虽然什么也没淘到,却非常开心。“淘宝不仅要跟村里的老人聊天,打听哪里有‘老物件’,还要学会‘三顾茅庐’,在村里遇到谁家有一些花瓶、碗、石头之类的,一定要脸皮厚,诚意到了自然就能买到。”杨绪喜说,“还有一次,听说北边任寨村一户人家有一个花瓶,是个老物件,我立刻就去了,前前后后在他家磨了9天,最终人家还是不愿意卖,至今都是遗憾。”

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收藏路上,杨绪喜拼命学习充电。他经常到鱼龙杂混的古玩市场上历练,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造型、看画工、看底款,出自哪里的瓷器、什么年代的砚台,一眼就能瞧出来。“收藏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每收藏一件物品,就像解锁了一个新的故事,了解了它的历史、背景,还有它背后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这种学习过程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见识,还让我们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件藏品。”杨绪喜说。

除了四处淘宝,巨大的收藏花费最是艰难。原本家庭就不富裕,也没什么大的收入,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不务正业”,妻子还经常跟他发脾气,但他一直坚持这个爱好。20世纪90年代,为了生计,杨绪喜干起了建筑活,虽然辛苦,但也积攒了一些积蓄。“家人并不支持我,但拗不过我的脾气。收藏的东西都是历史,每个物件里都有故事和人生,怎能轻言放弃。现在,妻子、孩子也逐渐理解了我,对我爱好收藏也给予支持。”杨绪喜说。

文化好物,“藏起来”不如“拿出来”,与人共享才能释放出更大的文化力量。随着藏品越来越多,杨绪喜萌生了筹建博物馆的想法。经过几年努力,世知堂博物馆于2013年成立,但因为场地受限,他也是几经搬迁,从依托学校而建,到依托企业运营,最终在马岭岗镇穆李村成功落地建成。

致力打造群众学习打卡的“第二课堂”

除了文房四宝藏品,杨绪喜还整理了很多红色文化藏品、民俗文化藏品。他认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可以弘扬、传播中华历史文化,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了解文化,丰富观众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

随着博物馆藏品越来越丰富,市世知堂博物馆逐渐成为周边学生和群众的学习、打卡地。“周末假期,经常有学校和学生组织或者自发前来参观。穆李村是有名的采摘村,很多人来玩,博物馆也成了好出处。我记得今年春节那天,一下午接待量就达7000人次,这个暑期累计接待近5万人次。”杨绪喜说。

为给学生带来“沉浸式”游览体验,杨绪喜计划在博物馆内引入非遗项目,面塑、剪纸、拓印,通过文化藏品与非遗相聚,呈现一场可听、可看、可赏的非遗盛宴,让市民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与丰富多彩的非遗不期而遇,亲身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目前,我们依托博物馆开设了世知堂乡村周末大舞台,举办一些文化盛宴,聚集了各种精彩的表演,歌舞、戏曲、小品等节目让乡村百姓在欣赏艺术表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杨绪喜说。

谈起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杨绪喜表示,世知堂博物馆将充分发挥其收藏、研究、教育的功能,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次和职业群体来博物馆参观,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博物馆成为大家的“第二课堂”。

责任编辑:
荷泽新闻网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