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县区新闻 > 正文

让文化根脉闪耀璀璨的时代光芒

作者: 荷泽新闻网 来源: 荷泽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3-12-17

故事场景化、场景产业化,在滔滔黄河水滋润的“千年古县”郓城,水浒好汉城内游人如织,全链条式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在这里来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探寻之旅,“触摸”当年水浒好汉的侠义情怀。

今年,山东启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亮出了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蓝图。菏泽抢抓机遇,完善顶层设计,突出资源禀赋,围绕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开展全面性、系列化工作,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丰富文化体验内容,以文化体验廊道“菏泽模式”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深化文旅融合

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国庆假期,水浒好汉城景区内活动精彩纷呈、人气火爆,沉浸式穿越水浒时光增强了游客文旅新体验。走进郓城水浒好汉城,游客感受到的不仅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36院落,72景观,108个景点,还有街头巷尾隐藏着一个个水浒故事的精彩。

为释放夜间文旅活力,水浒好汉城推出了集水浒风情建筑、武术、非遗民俗等文化元素为一体的夜游产品,使夜游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里,可以观看水浒故事情景剧,感受忠义侠武;可以参加剪纸、面塑等课程,体验非遗文化;还可以学习古代武术礼仪,培养对传统武术的兴趣。

菏泽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开发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牡丹文化、非遗文化、水浒文化、祖源文化等品牌文化旅游资源,中国牡丹之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围绕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菏泽积极打造黄河旅游风景区路网,完成单县浮龙湖旅游路、巨野县金山旅游路、东明县万福河旅游路、成武县安济河旅游路等一批特色旅游公路建设,形成“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旅游风景道新景观。深化文旅特色资源开发,推动曹州牡丹园、单县浮龙湖、水浒好汉城、百花园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提升,优化旅游景区品质,全力推进文化体验廊道建设。

擦亮“传统招牌”

为老手艺注入传承新活力

经线形成“底板”,纬线形成花纹。在菏泽曹州古城鲁锦文化展示体验中心,非遗技艺传承人邓红英坐在织布机上,脚一踩一抬,配合手上的梭子来回穿梭,就在布上织出了花纹形状。彩色棉线织就的图案格外绚丽,看上去如“锦”一般,所以称之为“鲁锦”。

为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提升“山东手造·创艺菏泽”品牌知名度,菏泽建成集文化展示、产品展销、研学体验于一体的“山东手造”鲁锦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在这里,鲁锦纺织技艺传承人传习授徒,加快将工艺产品推向市场。经过传承人的创新研究,鲁锦变身服饰、床品、茶席等,为更多人所知。

增加文化体验感,是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今,向来往游客推介鲁锦织造技艺,成为邓红英孜孜不倦的追求。

独具魅力的非遗传统技艺,如何在现代绽放光彩?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产自菏泽“熊猫工厂”的仿真熊猫成为“最靓的仔”。仿真熊猫结合当地非遗裘皮技艺,让玩偶足够逼真,今年上半年,创下了2000万元的销售额。“熊猫工厂”也成为当地全新打造的研学旅游线路中重要的特色推荐项目。

目前,菏泽累计认定48家市级非遗工坊、105个县级非遗工坊,发布非遗研学旅游线路,评选24家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产生活。

鲁锦、“熊猫工厂”仅仅是菏泽不断丰富文化体验内容,深化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巨野工笔牡丹画、单县羊肉汤、曹县汉服、东明粮画等一个个地方特色文旅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菏泽将文化廊道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突出不同资源禀赋和文化特点,分门别类打造特色“文物村”“手造村”“旅游村”。强化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保障,着力抓好4个重点村建设,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资源。

触摸“活的历史”

让文明得以传承 文化得以延续

博物馆,是岁月的沉淀,也是历史的珍藏。每一件藏品、每一册资料、每一幅图画,都叙述着曾经的辉煌、不凡的过往。

在菏泽市博物馆,一条深埋600多年的古沉船“浮出”水面。考古专家分析,该河船沉没的年代应为元代,船上出土110余件文物。这里,也成为外地游客争相观看的“打卡点”。

菏泽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上起龙山文化时期,下至民国时期,形成了不断代的文物藏品链条,对研究菏泽历史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这些“活的历史”以其独有的形式,让文明得以传承、文化得以延续。

菏泽全面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度挖掘整理黄河文化和独特的堌堆文化,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深化黄河文化、牡丹文化、红色文化、水浒文化等研究阐释。目前,菏泽市博物馆数量增至26家。首批选送的120件国有博物馆革命文物中,79件(套)被省文物鉴定中心分别评估定级为二级、三级和一般革命文物。28处文物入选山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定陶区十里铺北堌堆考古遗址公园入选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实践证明,让文物“活”起来,要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大力推进文物传播手段方法的改革创新。菏泽市作为革命文物数据库平台试点市,是国家文物局认证的全国仅有的两个试点市之一,近年来依托互联网不断创新传播形式,拓展利用途径,贯通学术研究与生产生活,在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的前提下,不断增强革命文物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拓展其社会教育覆盖面。同时,菏泽市被列入冀鲁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鲁西红色文物保护片区。

谱写时代音符

传承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如今,万里黄河奔腾依旧,千里滩区却换了人间。

在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2000多户滩区群众已全部搬迁入住新居,六合新村党委通过党建引领推进土地流转,累计发展黄桃种植1500余亩、中药材种植300余亩;利用创业车间和配套公建,引进地毯、人发、家纺加工等产业,在实现集体增收的同时带动周边2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真正实现了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六合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黄河滩区迁建展览馆,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这项史无前例的重大工程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展览馆以“中国梦”为主题串联起“治黄逐梦、同心追梦、蓝图绘梦、乔迁圆梦”四篇章,在展现鄄城县黄河滩区迁建,反映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巨大成就的同时,完美融合黄河文化和刘邓大军渡黄河等红色文化。

利用辖区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推动研学旅游产业发展,打造黄河文化研学基地。将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串联起来,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尘封已久的黄河文化,用耳朵倾听绚丽多彩的黄河故事,用心触摸黄河脉搏。

万亩虎杖傍河生,富民产业喜丰收。在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位于黄河边的虎杖种植基地,不少中药材进入了采挖期,村民们正在采挖虎杖。在东明县黄河滩区,虎杖不仅带来了健康的生活理念,也为附近村民带来了就业增收的新渠道。

河水安澜,泽被两岸,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菏泽打造了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策划推出黄河风情逍遥之旅、黄河历史寻访之旅、黄河生态研学之旅、黄河文化研学之旅等黄河主题旅游线路,全力推进黄河生态旅游发展。

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过程中,菏泽积极探索创新,将特色文旅资源要素“串珠成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让沿线百姓过上美好幸福生活。

记者 张啸 张品 通讯员 张浩超

责任编辑:
荷泽新闻网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