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县区新闻 > 正文

湖西“五大娘”

作者: 荷泽日报 来源: 荷泽日报 发表时间:2024-10-01

在位于单县幵山景区的湖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湖西‘五大娘’”情景主题雕塑格外引人瞩目。

《单县志》记载,湖西位于鲁苏豫皖四省结合部,东接津浦铁路,南起陇海铁路,西抵菏商公路,北达济菏一线。因大部分地区在微山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总称“南四湖”)的西部而得名。

湖西区曾是与冀鲁豫区、豫皖苏区齐名的抗日根据地。

单县是湖西区的中心,是湖西区党委、专署、军分区所在地,被誉为“湖西革命的摇篮”。

解放战争时期,湖西位于冀鲁豫区对敌斗争的前沿,是黄河以南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角逐“拉锯”的主要战场之一,湖西党政军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支前热潮,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在单县,有关人民群众支前的故事不胜枚举: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身上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自己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这是当年湖西人民支前的真实写照,而“五大娘”即是单县千千万万拥军支前模范的代表。

家住曹庄村的谢大娘,听说政府号召乡亲们为前线战士筹备过冬棉鞋,就把仅有的三件老棉袄拆开,棉絮纺线纳鞋底、填充鞋帮,袄皮剪成鞋帮,和儿媳、闺女一起,做成了16双厚敦结实的棉鞋,交给村里干部。“没有棉袄穿,你全家老小咋出门?”面对村干部的质疑,谢大娘笑呵呵地答:“只要前线打仗的孩子们不受冻,俺穿薄褂子出门,也不觉得丢人,也不觉得冷!”

曹马集村是湖西区较早成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还是革命先烈杨作磊的家乡。作为杨作磊的邻居,朱大娘常常为杨作磊秘密组织的党支部会议站岗放哨。一天,十里之外的终兴战斗打响,朱大娘跟随担架队冲上战场,冒着生死抢救伤员,还用公公收藏的白酒给伤员消毒,而自己肩部受伤却忍着疼痛舍不得用。“这酒喝了,啥用没有,只有给解放军治伤,才是最好的用处!”朱大娘认真地说。

时集村接受了从前线撤下来的6名重伤员,古稀之年的霍大娘协助妇救会的年轻妇女洗涤晾晒衣物,其中一名战士医治无效牺牲。霍大娘心疼得直抹眼泪,遂把自己留用的一口棺材拉了过来,守望着干部将牺牲的小战士入殓入葬。“为了让咱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人家孩子丢了性命,咱要对得起这孩子,俺这棺材用得值!”霍大娘声泪俱下。

东刘菜园村的李大娘出身大户,是闻名全村的“闺秀”。一天,湖西军分区将1名受伤战士秘密安置到李大娘家养伤,看着小战士不能自主进食,生死未卜,她非常着急,对儿媳说:“你先出去,守着大门,别让人进来!”儿媳不放心,透着门缝窥到婆婆先是喝了一口小米汤,接着嘴唇挨着小战士的嘴唇,将小米汤缓缓送到小战士的嘴里……就这样,直到一月后小战士苏醒,转危为安。感动不已的儿媳将婆婆的举动说给村干部,村干部遂上报湖西党委,李大娘的事迹遂被广为传颂。“这孩子到俺家就是俺的孩子,俺当娘的喂俺的孩子,有啥不好意思的!”李大娘大大咧咧地说。

陈楼村的陈大娘是湖西党政军联系的“堡垒户”,乡亲们交纳的6000多斤拥军粮食就藏在陈大娘家,等待秘密运送前线。此时,获悉敌人大规模扫荡的消息后,陈大娘着急万分:“俺就是搭上老命也要保住这粮食,一粒也不能丢!”情急之下,陈大娘找来村干部将两间堂屋拉倒,军粮被深深地掩藏在废墟下。当敌人搜查时,陈大娘瘫坐地上,号啕大哭:“墙倒屋塌,俺这孤儿寡母咋活呀!”敌首盯了盯堆积如山的残垣断壁,又瞅了瞅蓬头垢面的陈大娘,向面面相觑的众喽啰摆了摆手,悻悻而去。军粮保住了,并很快送到了前线,陈大娘却住进了柴草搭起的窝棚里,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是丢了这粮食,我对不起乡亲们,更对不起前线作战的解放军啊!”陈大娘激动地说。

史料表明,从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湖西人民踊跃支援淮海战役,仅单县就出动民工4万多人、担架3300多副、大小车8000多辆、牲畜1万多头、运送小米400万斤、面粉55万斤,许多群众牺牲在支前途中或抢救伤员的前线。

湖西红色历史并没有记住“五大娘”的真实姓名,而她们的故事却传颂至今,历久弥新!

文/图 刘厚珉

责任编辑:
荷泽日报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