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社会新闻 > 正文

荣海生:努力读懂黄河

作者: 荷泽日报 来源: 荷泽日报 发表时间:2024-01-10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站,拥有黄河和黄河故道双重历史文化资源,承担着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任务。在菏泽,有一位学者,多年来在努力读懂黄河。他就是荣海生,现为菏泽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市政协委员、山东伏羲尧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荣海生从事社科理论研究、社科普及工作30余年,理论功底扎实,研究经验丰富,在黄河文化、地方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方面颇有建树。

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文化“两创”要求,荣海生及其团队从黄河源头到黄河入海口进行多次调研,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承担并完成多项省市社科规划课题和市领导安排课题,组织编辑出版了黄河文化廊道书籍1部。联合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高质量形成了1.6万余字的《山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省政府研究中心全文转发;联合山东财经大学完成的《黄河流域菏泽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

2023年以来,荣海生先后深入到菏泽黄河沿岸和黄河故道多个县区镇村,调查了解文化遗址遗迹、风俗习惯、民间传说,并结合史料撰写20余篇关于黄河历史文化的社科普及文章。《学习强国·山东平台》为此开设专栏,专题报道菏泽黄河文化“两创”工作,菏泽黄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在黄河沿线牡丹区、东明县、鄄城县、郓城县挖掘素材、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参与策划建设了菏泽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东明县大屯镇夏营红色教育基地,以及鄄城县董口镇军屯回民村红色教育基地等一系列黄河廊道文化展示点,向全社会展示菏泽黄河文化故事。

菏泽黄河滩区是山东滩区迁建的主战场。长期以来,滩区群众生活在黄河主堤和河槽之间,世世代代拉土、垫台、盖房,为防止房屋被淹,都把自家房台垫得很高,村里房屋高低不平,时常被外地人误认为是“山区”。

荣海生多次深入黄河滩区一线调研,充分挖掘菏泽市委、市政府高效率推进滩区迁建、高质量打造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充分挖掘沿黄4县区功能区规划等市级层面重大战略,总结既要生态保护功能区又要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的典型做法,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菏泽经验”。

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好、推介好黄河文化中展现“菏泽担当”使命光荣、意义重大。早在2012年,荣海生曾应邀到柬埔寨参加世界黄氏文化大会,并作关于黄河文化的学术讲座。多次在山东省社科普及周、世界读书日、山东书展等重大文化活动中主讲黄河及历史文化专题,先后应邀到齐鲁大讲坛,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以及菏泽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党校等单位,举办《黄河与汉文化源头》《黄河与九州之古兖州变迁》等文化讲座近20场,线下受众约5000人次,宣传普及黄河文化。

菏泽市委非常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2023年组建了菏泽市社会科学院,由荣海生担任首任院长。作为菏泽市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如何发挥社会科学院在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中的作用?荣海生说:“今后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尽力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广泛开展社科学术交流;做好社科智库的协调、联络、服务工作;整合社科研究资源,开展专题联合公关等活动。在更大的舞台上讲好黄河与菏泽、黄河与汉文化融合发展的故事,努力擦亮菏泽文化名片,为菏泽文旅融合服务。”


责任编辑:
荷泽日报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