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菏泽乃至在中国,谈及牡丹摄影,桑秋华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符号”。42年间,他拍摄了42万余幅牡丹图片,建立了完善的牡丹图片数据库,其作品被广泛运用于多种场合和多种载体中。
“醉”卧花丛四十载
“看着牡丹花蕾在镜头前一天天长大,我心里格外激动。”3月30日,摄影家桑秋华再次钻进自己的小型摄影棚,用延时摄影记录“绿幕隐玉”品种的绽放过程。自1983年花费125元钱买下第一部相机起,桑秋华便开始记录大千世界和菏泽牡丹,这样的拍摄已持续了42年。“醉”卧花丛,用这四个字形容桑秋华也许再贴切不过。每年春天,牡丹发芽、跳蕾、抽枝、长叶,桑秋华辗转于各个牡丹园。42年来,牡丹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他依然痴心不改。
“到了花季,每天天不亮我便起床,匆匆扒拉几口饭便赶往牡丹园。”桑秋华说,为了加快热饭的冷却速度,他找来一瓢凉水,将饭碗放在凉水中。几块饼干、两根火腿肠、一瓶矿泉水便是他的午饭。夜晚回家后,他仍需整理海量照片至深夜。“花痴”“牡丹迷”“牡丹王”……拍摄牡丹多年,桑秋华收获了一个个“雅号”。
延时摄影走红网络
采取延时摄影的方式拍摄牡丹,让桑秋华走红网络。那是2015年春天,他为了拍摄牡丹发芽、育苗全过程,将泥土背到家中,在客厅设置了一个小型牡丹圃,其间,他采取延时摄影的方式拍摄了216个小时,记录了多个品种的牡丹绽放全过程,后将其制成2分钟左右的视频,命名为《国花神韵》,上传网络,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之后,祝贺的电话不时响起,短信、微信雪片般飞来。就连德国、芬兰、加拿大的华人和外国网友也曾致电桑秋华,表示对其作品和菏泽牡丹很感兴趣。
2018年、2019年春天和秋天,中央电视台对桑秋华的创作经历进行了采访。2020年5月,央视1频道和9频道播出了《花开中国》第五集《牡丹》,其中引用了由桑秋华拍摄的牡丹绽放延时摄影作品。
桑秋华表示,为拍摄《国花神韵》这部作品,他没日没夜地守候在多株牡丹旁边。一朵牡丹从初绽到盛开需要几十个小时,他每隔几分钟便拍摄一张照片。其中的辛苦付出,一言难尽。
建立菏泽首家牡丹图片数据库
为了更好地宣传家乡牡丹,桑秋华于2002年建立了菏泽首家牡丹图片数据库。打开桑秋华的电脑,里面分门别类地存放着一幅幅牡丹图片。按季节分春夏秋冬,按天气状况分晴天、雨天、雪天,按牡丹部位分花、蕾、茎、叶、根等。其分类之精细,题材之全面,令人叹为观止。多年来,桑秋华拍摄的牡丹图片被广泛运用于多种场合、多种载体中,邮票、电话卡、挂历台历、扑克、明信片、宣传片等都可以看到桑秋华拍摄的牡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0年5月,他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莲英、曹州百花园牡丹专家孙文海共同荣获首届“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
如今,年过花甲的桑秋华还在执着地用镜头讲述牡丹故事。经冬历春,四季如歌,菏泽牡丹在他的镜头下,走向了世界。
记者 姜培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ezeshi.com/shehuixinwen/2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