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祖孙五代共谱牡丹情

中国荷泽网 社会新闻 2025-04-03 14:14 牡丹 新品种 百花园  

孙文海、孙景玉、孙广道、孙守敬、孙荣禄,这是一串熠熠生辉的名字。100多年来,这个家族五代人致力于牡丹的栽培和新品种的研发,为菏泽牡丹产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清代老花工育出“紫绒莲”

“这株牡丹名为‘紫绒莲’,是我的高祖父孙荣禄培育的。”3月31日,在曹州百花园一株“清代牡丹王”前,牡丹专家孙文海骄傲地介绍,目前这株牡丹长势良好,将于4月中旬开放。

曹州百花园原名“万花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朝末年郝省谦任曹州总团练时,在家乡洪庙村(今牡丹区牡丹办事处百花社区)修建牡丹园,即郝家花园。1949年后,当地在明清何家花园、郝家花园等私家牡丹园林的基础上建立了曹州百花园。

据孙文海介绍,孙荣禄当时在郝家花园做花工,培育了不少牡丹品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紫绒莲”。目前这株“紫绒莲”高两米多,冠幅也达两米多,枝繁叶茂。

孙文海是菏泽知名的牡丹专家,其家族栽培牡丹的历史可追溯至孙荣禄。自孙文海往前追溯,其父亲孙景玉(1934—2019),祖父孙广道(1913—1986),曾祖父孙守敬(1893—1955),高祖父孙荣禄(1870—1928)。祖孙五代共谱牡丹情,已成为菏泽乃至中国牡丹种植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赛雪塔”命名为“景玉”

“这株牡丹就是‘景玉’,花白如玉,非常受游客欢迎。”在曹州百花园观花长廊西侧,孙文海指着一株牡丹对记者说。“景玉”,这是一个以其父亲孙景玉名字命名的牡丹品种。

孙景玉耗费40余年的心血,培育了400多个牡丹品种。据孙文海回忆,其祖父自幼就教父亲识别牡丹品种,孙景玉在十二三岁时已经能够识别上百个牡丹品种。20世纪50年代,孙景玉进入曹州百花园工作。出于对牡丹的热爱,他一边精心养护牡丹,一边投身新品种研发。

20世纪70年代,孙景玉新培育出的牡丹新品种开花。这种牡丹花初开粉白色,盛开白色,成花率高,赛过传统品种“白雪塔”,因此初步命名为“赛雪塔”。1981年,为纪念其作出的突出贡献,“赛雪塔”被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的专家命名为“景玉”。

父子名字载入牡丹发展史册

“‘文海’牡丹是2005年前后开始培育的,2017年由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审核登录。”孙文海看着眼前的“文海”牡丹介绍,这株牡丹高约1米,长势旺盛,位于曹州百花园西北角。

“‘文海’牡丹是以‘花王’为母本,以‘百园藏娇’为父本培育的。”孙文海介绍,这个品种花开红色,花朵娇艳。20世纪80年代,孙文海开始牡丹新品种培育之路。“截至目前,以我为主或有我参与培育的牡丹新品种有300多个。”孙文海说。

2017年,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为了表彰孙文海为中国牡丹作出的突出贡献,将一个由他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命名为“文海”。

从1981年孙景玉培育的“赛雪塔”被命名为“景玉”,到2017年孙文海培育的牡丹新品种被命名为“文海”,时隔36年,一白一红两个牡丹新品种把父子二人的名字载入中国牡丹发展史册。2020年5月,孙文海获得首届“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

传承100余年,对牡丹的热爱已深深融入孙氏这个“牡丹世家”的血液之中,几代人择一事、终一生,为牡丹事业默默奉献着。

记者 姜培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ezeshi.com/shehuixinwen/23485.html

加载中~

荷泽市窗

统计代码 |

合作联系QQ: | 10613862

Copyright © 2024 菏泽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