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让菏泽牡丹绽放世界舞台

中国荷泽网 社会新闻 2025-04-04 08:07 牡丹 菏泽 盆栽  

3月30日,在菏泽美菏牡丹园艺基地,李晓奇正带领团队仔细察看其历经多年培育的牡丹新品种“谷雨白龙”的长势。这位“牡丹二代”不仅继承了父辈的事业,更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突破牡丹种苗出口瓶颈,引领菏泽盆栽牡丹进入“微”时代,推动牡丹与芍药进行深度融合,为菏泽牡丹产业注入新活力。

2000年,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生李晓奇毅然返乡。他7月离校,9月便流转20多亩土地开启牡丹事业。“牡丹对我来说不仅是事业,更是作为一名菏泽人的情感寄托。”李晓奇说,他从小在牡丹的陪伴下成长,对牡丹有着深厚的感情。

接手父辈事业后,李晓奇发现欧洲市场对牡丹种苗的需求旺盛,但菏泽牡丹种苗存在规格不一、品种混杂等问题。他率先引入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从嫁接技术到分级包装的完整规范,使基地成为周围农户的示范点。2005年,菏泽年出口牡丹种苗达200万株。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李晓奇成立菏泽牡丹商会,推动产业升级。2010年菏泽牡丹出口量回升至260万株。

提升菏泽牡丹催花产品质量一直是李晓奇的一个夙愿。2010年起,李晓奇从品种升级和生产模式两方面提升催花质量:引入“洛阳红”“鲁河红”等品种,将供货期从春节前延长至“五一”后,最终实现全年供花。

随着牡丹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盆栽牡丹和催花牡丹的快速发展,李晓奇萌生了开发微型盆栽牡丹的创意。这一想法在2019年首届世界牡丹大会召开之际得以实现。在大会上,李晓奇结识了来自荷兰的W·温德霍斯特公司总经理理查德·温德霍斯特。通过交流,他了解了荷兰在盆栽牡丹生产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结合菏泽盆栽牡丹的资源优势,双方迅速达成合作意向,成立了温德霍斯特(菏泽)园艺公司,致力于微型盆栽牡丹的栽培。李晓奇从菏泽千余个牡丹品种中精选出8个,开发出株高30厘米、盆径25厘米的微型盆栽牡丹,2020年春节前,首批15万盆上市。

微型盆栽牡丹小巧玲珑、方便运输,很快便由各大电商平台、带货达人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进行销售。李晓奇还开发出适合网络销售的包装、策划文案,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当年产品销售一空,还成功开辟了一条牡丹文化创意之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市场拓展,微型盆栽牡丹实现了全年6个月带花销售的目标。在文化内涵方面,李晓奇更是做足了文章。他为微型盆栽牡丹配上中国传统特色商品名,比如“状元”“寿星”“良缘”,并配套典故解说,在花礼领域独成一景,为菏泽牡丹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菏泽牡丹浑身都是宝,花可赏、根入药、籽出油、蕊制茶……产业链长且强。李晓奇的牡丹追梦路也如牡丹产业般丰富多彩。

随着2011年牡丹籽油问世,李晓奇又参与到油用牡丹基地的建设与种植中,成立牡丹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牡丹籽油和花蕊茶,其中“谷雨牡丹”品牌的牡丹籽油还进入了厦门金砖会议餐桌,李晓奇的牡丹产业之路也完成了从一产向二产的转变。

在菏泽,牡丹和芍药双花齐放,这也为李晓奇将牡丹和芍药深度融合提供了机会。2016年,他开始关注切花芍药,并从荷兰进口了50多个品种的种苗,筛选出了20多个适合在菏泽生长的品种进入了切花生产大潮。目前他经营的200多亩芍药种植基地每年能切出几十万枝的芍药鲜切花。

从传统牡丹种苗出口到微型盆栽牡丹、牡丹籽油、花蕊茶、芍药鲜切花,经营理念从简单地由产到销,延伸到品牌建设和牡丹文化推广,李晓奇用传承与创新书写着新时代的牡丹传奇。

记者 刘兰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ezeshi.com/shehuixinwen/23548.html

加载中~

荷泽市窗

统计代码 |

合作联系QQ: | 10613862

Copyright © 2024 菏泽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