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未来。十多年来,菏泽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殷切嘱托,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实现“后来居上”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经济总量已跻身全省中游。新起点意味着新任务的纵深推进,新征程必然伴随着新的挑战。去年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菏泽要聚焦打造鲁西崛起增长极、四省交界中心城、向西开放桥头堡、黄河文化新高地“四个定位”,深入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改革开放攻坚、乡村全面振兴、城市扩容提质、民生福祉增进、文化品牌塑成“六大工程”。
发展定位是一个地方的重要战略问题,它既要承载历史积淀,又要反映现实形态,更要指向未来。“四个定位”的提出,是市委认真对标中央精神、深入贯彻省委要求、综合分析菏泽各方面优势的结果。其中,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是菏泽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的现实路径。
上个月,全国首个非口岸机场海关监管场所——菏泽牡丹机场国际货站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以下简称国际货站)正式启用。这一举措标志着菏泽在既有基础上实现了又一次飞跃。通过建设8大功能区和2条智能卡口,4300平方米的货站升级为集物流、仓储、通关于一体的区域航空枢纽,将进一步拉近菏泽与世界的距离,促进人流、物流的畅通,推动菏泽牡丹机场加速由“交通枢纽”向“价值枢纽”迈进。国际货站运营后,菏泽的人发制品、芍药鲜切花、高端宠物食品等货值高、时效性强的货物可直接在本地完成全部清关流程,结束了以往依赖外地航空口岸的历史,预计每年可为进出口企业节省物流成本约1000万元,时间成本缩短至两天以内。
去年以来,随着工作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菏泽“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地位将愈加显著,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效能也将更加凸显。
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观察菏泽经济,我们可以读出信心和底气,看清优势和未来。日前,在东明石化集团年产5000吨EPOE中试项目车间,第一批中试成品成功下线,这一成果将推动聚烯烃类材料的国产化。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名誉院长达建文介绍,EPOE(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是一种高端化工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光伏、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与国外垄断的聚烯烃弹性体材料相比,东明石化生产的产品在力学性能、抗紫外线能力、低温韧性和耐老化性等方面表现更为优异,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东明石化集团每年加工原油约1050万吨,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然而,随着新能源的开发普及,全国成品油市场整体产能过剩,传统炼油行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转型成为必然选择。东明石化集团董事局副主席缪振起表示:“我们结合市场需求、行业竞争以及自身在上游原料储备和乙烯丙烯类产品等方面的优势,经过论证,选择烯烃类作为发展方向。”为此,东明石化投入资金、设备与技术人员,用不到十个月时间,建成了世界首套年产5000吨EPOE的中试装置。目前,企业年产30万吨的EPOE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投产后,可满足国内30%的市场需求。
这是菏泽市深入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工程的一个生动缩影。去年以来,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以市县领导挂帅的“链长制”为抓手,重点打造10条产业链,逐步走出一条符合菏泽实际、具有菏泽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产业发展“向新力”和“含新量”大大提升。
在聚焦“四个定位”、实施“六大工程”中,菏泽市坚持改革赋能,增强发展活力,紧盯科技创新、国企转型、营商环境、民营经济等重点领域,推出更多务实改革举措;坚持扩大内需,厚植发展动能,完善招商图谱,吸引更多示范性、引领性强的优质项目和链主企业落户菏泽;持续点亮牡丹、汉服等城市IP,全面推进非遗活化传承、文创全产业链开发,文旅“出圈”不断点燃消费热情;坚持民生为重,擦亮发展成色,不断提升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水平,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菏泽市始终保持改革的锐气和定力,坚持干字当头,迎难而上、奋发有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迈出新步伐。
记者 胡德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ezeshi.com/shehuixinwen/2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