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作者: 荷泽日报 来源: 荷泽日报 发表时间:2024-10-01

□ 周孟杰 许静华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现实路径。

县域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其结构具有一定稳定性。一方面,县域作为国家行政体系的末端环节,处在“乡头城尾”的关键环节,是联结城乡关系、整合城乡资源、统筹工农关系的重要节点。另一方面,县域经济构成了国家经济的“亚核心区”,域内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密切,县域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体系相对完备,且具有相对独立的财税权力,有一定按照城乡发展需要配置公共资源的能力。因此,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最佳地域单元和重要切入点。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上,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要在国家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定位基础上,根据本县具体情况,统筹做好域内空间布局立体网络规划、资源要素流动畅通便利、公共资源配置普惠均衡。

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立体网络,推动城乡发展耦合联动。一是不断优化城乡产业布局,推进城乡产业发展融合。要根据县域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本着“科学规划、强化基础、做大产业”的总体思路,找准优势,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适合的战略性支撑产业。科学规划布局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主体功能区等,抓好“三产”深度融合,重点完善农副产品物流体系,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企帮村的城乡产业体系。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链条纵横向融合。二是合理布局城乡生活空间,实现城乡结构协调耦合。充分发挥县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进一步增提高县城城市功能地位和综合实力。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心乡镇建设改造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好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桥梁纽带作用。按照乡村发展需求,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确定农村基础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完善村庄规编,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新型村庄建设体系。三是细分生态空间划分方案,推动生态空间支撑提升。要在环境承载力评估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合理安排城乡农田保护、生态涵养、村落分布等空间格局,修复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城乡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

畅通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体制,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共生。城乡间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各异,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适度集聚,充分激发和释放城乡发展的内生活力,是保障城乡发展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基本动力。人力资源方面,要以进一步完善城乡户籍改革为抓手,以完善城乡就业保障体系为重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业和城镇化。要通过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能力培训,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要强化农村各类人才培养引育,积极探索建立人才服务乡村机制,不断改善乡村人才工作环境,从而激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各类人才扎根乡村投资创业。财政金融方面,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多渠道强化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城市资本、社会资本下乡,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土地制度方面,加快建立健全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积极解决好农村集体土地与城市国有土地同权不同价问题。加快探索推进农村“农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改革,不断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保证农民经营权和财产权的权利收益。

加强公共资源配置普惠均衡,保证城乡发展成果共享。要根据县域财政状况合理配置城乡公共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实现城乡居民福祉均等化。基础设施上,要着力构建畅通便捷的城乡交通体系,切实改善农村交通运输环境,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城乡融合“零距离”的重要途径。加强中心城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镇的综合公共服务和供给保障水平。大力加强农村供水、供气、供热、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防灾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上,建立健全以城镇为依托,城乡衔接、布局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和城市在低保、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上的衔接,从而确保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加快社会保障改善和保障民生进程,积极推行社会保障机制的市场化变革,使其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完善镇街综合性文体设施,加快公共图书共享连锁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城乡均等的公共文化体系。

(作者单位:中共东明县委党校  中共菏泽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荷泽日报
联系方式:10613862#qq.com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