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县区新闻 > 正文
作者: 中国荷泽网 来源: 中国荷泽网 发表时间:2023-12-17
编者按:为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大众日报评论员深入基层一线,聚焦地方创新实践,力求把共性问题找出来,把管用办法推出去,把背后逻辑摸清楚,用好评论之“眼”,点评发展之“谋”,展现山东高质量发展强劲的韧性和活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智慧和力量。为此,大众日报客户端推出“评论员点评”专栏。本期我们关注菏泽成武的医共体改革实践,探寻背后的理念与方法,以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成武,不是试点的试点
□ 大众日报评论员
试点,是改革的前哨站。
改革开放45年来,正是靠着试点打头阵、蹚路子,我们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打开一个个突破口,取得一系列非凡成就。但时代走到今天,只有成为“试点”,才能进行试点吗?好像也不尽然。
这几年,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菏泽成武不在试点之列,却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特色鲜明的医共体改革之路,成为人们口中“不是试点的试点”。
医疗改革,事关民生福祉,是大事,也是难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民初衷当然是好的,但建设过程中利益牵扯面广,资源统筹难度大,对各环节关联性、耦合性要求都很高。在一些人眼里,就是“烫手的山芋”,没有条件是搞不成的。
成武有这个条件吗?我们不妨先算一笔账。论财力,成武2022年的GDP总量不足200亿,财政收入不过十几个亿,在全省排名靠后;论基础,乡村医生断档问题突出,乡镇卫生院债务包袱沉重、发展困难。可以说,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成武基础差、底子薄,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都跟不上。
没条件,不改行不行?问题摆在那,道理也摆在那。且不说存在乡镇医院“吃不饱”、县级医院“吃不了”的尴尬;老百姓动辄就往大医院跑,费时费力花费还高,就医体验十分糟糕。改,不一定能成,但不改,问题肯定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时间长了,问题越积越多,包袱越来越沉,群众意见只会越来越大,到头来就成了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讲,成武有没有条件都得上,是不是试点都得干。
横竖都要改,但也不能老牛拉车使蛮力。成武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把各种好经验好办法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党政一把手带头学经验、搞调研、解难题,推动财政、医保等全县15个部门联动,凝聚的是改革共识,营造的是改革气场;建平台、通信息,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打破的是各医院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的是业务、管理、公卫的深度融合;把排序靠前的病种摸清楚、相关的专科重点建、优质的资源引进来,解决的是老百姓心病,形成的是有序就诊格局。
就这样,成武硬是把医共体搞成了,还搞出了特色和经验。该统筹推进时,有办法把不同部门的力量整合好;该下绣花功夫时,能摸索出各种精细化、精准化的好点子;该攻坚突破时,能拿出最优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回头来看,成武蹚出的路子,结结实实、管用实用。
改革的成效,不仅看行动,更要看结果。据统计,今年1至7月份,医共体门诊就诊74万人次,同比增长17.1%;住院5.1万人次,同比增幅27.5%,门诊次均、住院次均费用分别同比下降7.4%、5.3%,县外就诊人次同比下降17.1%。一次改革,多方共赢,成武这个“不是试点的试点”,走在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前列。
成武为什么能干成?用业内一位同志的话讲,成武的秘诀,就是“真改真干”。的确,真正的试点,是问题倒逼出来的,更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改革能不能干好,不在客观条件,不在钱多钱少,而在有没有为民造福的初心,有没有坚定不移的决心,有没有真抓实干的行动。
说到底,试点只是方法和手段,目的是支持各地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探索。当前,聚焦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需要努力改进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像成武这样的“试点”多起来,改革的经验丰富起来,不断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才能一点点转化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于此,我们期待有更多优秀的“试点”、更多“不是试点的试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把改革的逻辑理顺做实,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让改革的力量激荡神州大地。
(执笔人任宇波 邵方超 李岳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