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县区新闻 > 正文

笋田孕育金蝉鸣 种养合奏振兴曲

作者: 荷泽新闻网 来源: 荷泽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4-18

在蝉幼繁育场地,朱之春(中)向客人介绍获取蝉幼技术要领

□通讯员 刘厚珉

轻风荡漾、阳光温暖。

单县郭村镇胡楼村,返青的小麦田和覆膜的芦笋田交相辉映,呈现一道生机勃发的春天景色。

穿行于芦笋田垄,农民赵庆勇步履从容、神情淡定。

地膜覆盖的土壤好像温床,芦笋破土而出,吮吸笋根丰富营养的金蝉也将随着盛夏的到来而一鸣惊人。

金蝉与芦笋相互依存,共同生长。

赵庆勇,一位敢于颠覆农村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当代农民,在芦笋田养殖金蝉的生动实践,已经破茧脱壳,收获了种养产业变革的“第一桶金”。

去年,赵庆勇首次尝试芦笋与金蝉同生共养,所付出的辛劳和赋予的希望均得到加倍回馈。

赵庆勇对笔者说,靠这一亩三分地,除芦笋收益外,还收获了35000只金蝉,笋蝉种养合算下来,他增收了约28000元。

赵庆勇的“一鸣惊人”,打破了“芦笋之乡”的宁静。

青笋、金蝉和谐共生,唤醒了传统种植养殖的新模式,实打实地体现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说起赵庆勇的成功,不得不提到其邻近炮楼角村的种养达人朱之春。

8年前,朱之春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在笋农眼里,致力“种金蝉”的朱之春就是一个“神经病”。

现在,朱之春在40亩芦笋田“套种”金蝉,连年获得成功,被誉为“第一个敢吃笋蝉的人”。

凭借其笋蝉种养探索模式、创新技术和成功实践,朱之春有了自己的种养“基地”、蝉蚁保种“公司”、产业推广“团队”和愈加鼓胀的“腰包”,就连座驾都换成宝马了。

让朱之春更为自豪的是,他将笋蝉种养技术完全分享给乡亲们,现已发展笋蝉种养田400多亩。春天挖芦笋、夏日抓金蝉,朱之春和他的追随者走上了共同增收致富的道路。

朱之春的笋蝉产业源于一次意外的发现……

人们普遍认为,金蝉幼虫只能寄生于果树、柳树、榆树、杨树等乔木根部土壤,三年才可出土脱壳,而芦笋田里生金蝉则是未知领域。

一天,朱之春清理芦笋田边的一株杨树根时,惊奇地发现芦笋根部竟隐藏金蝉的幼体,而且数量远超过杨树根部,说明芦笋田的土壤环境和条件适宜金蝉幼体生长,芦笋根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生存营养。

这一意外发现,让朱之春萌生了芦笋田养殖金蝉的想法。

“金蝉从来都是野生的,笋田‘种’金蝉,这不是痴心妄想么!”在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中,朱之春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起初,朱之春按照传统方式在芦笋田中放置寄生金蝉幼体的树枝,效果不如人意。接着,他尝试将卵枝悬挂于芦笋株上,结果依旧不满意。

爱钻牛角尖的朱之春并未退缩,完全摒弃传统思维和做法,“引诱”金蝉幼体从寄生的树枝中自然脱离,直播芦笋田,让其自行入土。

这一颠覆性的改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获。“播种”后两至三年,吮吸芦笋根系所富含营养的金蝉,较自然环境生长的金蝉早成熟一年即开始出土,且成活率高、个大味美,年亩均金蝉产量高达300斤(约30000多只)。随着金蝉价格逐年上涨,去年一只卖到1元,这一亩笋田就是近30000元的“意外收益”,而且金蝉生长期内没有养殖投入,完全依赖芦笋生存,仅有购置幼体的一次性投入。

朱之春说,每亩笋田需要投放10克蝉幼,1克约3000粒,售价是26元。

这些年,朱之春的公司从山西购置金蝉幼体果树枝条,经过一个冬季、春季的储存,将卵枝编制成“帘子”,悬挂大棚内,地面铺上棉布,让蝉卵自行脱落,收集后出售。

针对笔者提出的“金蝉养殖是否影响芦笋产量”的问题,朱之春、赵庆勇的回答一致且肯定。朱之春说:“如果亩均播种20000粒幼体,基本不会减少芦笋总产量,要是达到30000粒,芦笋的总产量会减少近一半。”“金蝉的高产高效,要远远高于芦笋的损失,总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赵庆勇接过话茬,笑呵呵地说。

朱之春的创新实践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种养业认知的桎梏,开辟了一条农村产业增收的新途径,业已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质生产力。

芦笋与金蝉的立体种养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大幅提升了产业价值,又确保了农产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真正实现了“一块土地两份收入”。

目前,郭村镇已有600亩芦笋田成功养殖金蝉,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以年均20%的速度稳步增长。

朱之春的成功探索,赵庆勇的成功实践,折射出农村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彰显了新时代农民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勇气与智慧。

郭村镇已将“芦笋 金蝉”种养产业模式纳入乡村振兴的新业态、新趋向,以炮楼角村为基地,全面推广朱之春、赵庆勇的种养技术经验,让蝉鸣万亩芦笋田,合奏乡村振兴曲。

责任编辑:
荷泽新闻网
联系方式:10613862#qq.com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