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县区新闻 > 正文
作者: 荷泽新闻网 来源: 荷泽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10-17
单县园艺街道胜利路东段新村一街的一处老院落,56岁的黄寺新坚守“工作室”数十载,专心承续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锡包紫砂壶。
锡包紫砂壶包括新壶装饰、破壶修复。前者是在壶的外周用锡片包裹,再在锡片上刻画铭诗;后者将缺失破损的嘴口、盖钮及壶把等以锡、玉、木镶接,还可于其上嵌字作画,旧貌换新颜,凸显高雅别致。
清朝光绪十三年,黄氏一官宦将锡包工艺由宫廷带入民间,开启了黄氏锡包壶技艺的沿袭承传。其第四代后嗣黄寺新创立了单县唯一一家锡包制壶家庭作坊,将赓续的先辈手艺加以改良,结合现代文化审美,将紫砂壶外层整体或壶底、壶嘴、壶盖、壶把等局部贴上锡片,通过熔化、压片、造型、打磨、焊接等十几道工序,刻画蝙蝠、金蟾、元宝、中国结等主图案,并于边底处制作花瓣、葡萄、日光、云彩等纹饰,通体呈现传统文化的吉祥元素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黄寺新介绍,锡包紫砂壶制作技艺相当复杂考究,缺盖、断嘴、开裂等不同程度破损的紫砂壶,经其修饰,壶主人的心境与情愫跃然其上,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得以流传于世。
据悉,锡包紫砂壶技艺从壶体全包、镂空包过渡到局部包,倾注着黄寺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一脉传承精神的弘扬,包嘴、包把、包口线、包底线、包口沿线等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细节都细致入微、精益求精。“我根据紫砂壶主人的特别需求和个性喜好,壶嘴、壶把镶嵌名贵稀有材质,以增加壶的艺术审美和收藏价值,让主人爱不释手。”黄寺新说。
黄寺新对锡包壶技艺情有独钟,对其民间传说更是津津乐道。他说,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常在西湖泛舟游玩。一次,苏轼看到一侍女将锡包紫砂壶掉进了西湖里,兴致盎然,一副楹联的上联油然而生: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锡壶惜乎。此上联绝妙至极,至今无人应对下联。
黄寺新以笃实的家传情怀,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上联”,应对着“下联”……
黄寺新自幼受到爷爷的耳濡目染,少年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对锡包壶技艺情之所钟。独立“门户”40多年来,经其手制作、修饰的紫砂壶超过1000把,其中多是名品精品,被百余名文物爱好者收藏。
今年5月,黄寺新的锡包壶技艺被收入单县非遗项目保护名录,并随着互联网宣传影响力持续增强,黄寺新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壶友慕名而来,以志同道合的信任,寻求老物焕彩。
每每看到客户满意的笑容,黄寺新都倍感欣慰。“客户赏识的是祖辈传下来的好手艺,这说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生命力,值得发扬光大。”黄寺新激动地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追求的变化,黄寺新摒弃祖传的一个老规矩,坚守自己的底线:只修旧壶,不饰新壶。他认为,新壶修饰是画蛇添足,不足为奇;破旧紫砂壶修饰后,可是说是重获新生,更富有文化味道。
妻子陈雪平嫁过来就成了黄寺新的助手,儿子黄帅、女儿黄迎一到周末假期也赶回家帮忙。“经营这样的老手艺发不了财,但不能没有传承,看到孩子愿意学习、乐意帮我,我感到很欣慰!”黄寺新高兴地说。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