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社会新闻 > 正文
作者: 中国荷泽网 来源: 中国荷泽网 发表时间:2023-12-17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科技创新这条强国之路上,菏泽从来没有缺席。
这十年,我市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00余项;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7家增长到447家。
这十年,我市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000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1项;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15件,比2012年底增长7.5倍。
这十年,我市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55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数量和国家“海外高层次工作站”数量均实现零的突破……
这十年,创新发展的菏泽画卷波澜壮阔,一大批分布在新旧动能转换七大主导产业体系和“231”特色产业体系的重大工程惊艳亮相。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产业突破,科技先行。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构建新旧动能转换七大主导产业体系和‘231’特色产业体系,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基础全面提升。”12月4日,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徐静向记者表示。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市的核心产业,市委市政府重点规划建设了现代医药港和鲁西新区、定陶区、鄄城县、郓城县“一港四园”的集群发展格局。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黄超向记者介绍,2021年12月,山东省“药 食”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示范工程落地菏泽,获得无偿支持资金9519万元,是迄今为止我市获批支持额度最大的科技项目。
产业发展,重在规划,贵在引领,成在环境。
高端化工也是我市的核心产业,我市突出高端化、集聚化和绿色化的特点,不断提高高端化工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东明石化集团原来是传统地炼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成为我市高端化工产业的科技“明星”。由东明石化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研发的“原油直接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于去年7月初通过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瞄准“231”特色产业体系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我市发布了“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围绕生物医药、高端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个领域布局了28个项目,公开组织企业揭榜申报,资助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
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动动手指,就能引进人才团队、先进技术、投资机构……这件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的事,随着我市首个国字号技术交易平台——“中原技术市场”落地,变为了现实。平台的特色功能是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人才、成果和风险资本,提供合作研发与技术转移服务。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我市立足自身区位、交通等优势,拿出了“后进者”的决心、恒心和信心,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先后建设了一批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
近年来,省科学院菏泽分院、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等在我市相继落地。全市超过69%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省重点实验室达到3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70家,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徐静告诉记者,我市聚焦高品质科技创新平台,坚持政府与企业双向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紧密结合,建立了科技合作“名校直通车”活动机制,积极开展“一企一博士”活动,每年举办大量线上线下专家座谈会、对接会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助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合作共赢,行稳致远。开放的菏泽,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持久深入开展科技合作,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更多创新的种子在菏泽破土萌发、开花结果。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创新驱动,不仅要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更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让“新树深扎根”。我市将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调旧育新,打造菏泽产业“升级版”。
根据省科技厅、省统计局动态监测,今年前三季度,菏泽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9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2.4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6.36%,较2022年前3季度增加2.51个百分点。
山东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印东谈起企业发展,感触颇深:“我们公司以动力及储能电池、正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为主营业务,这些年来的研发投入累计达15868.68万元。正是依靠深耕科技创新,我们才能拥有自主电池核心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石墨烯等专利技术110项,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
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现代中药、高端刹车片、橡胶防老剂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力量。
山东大树达孚特膳食品有限公司位于鲁西新区,于2019年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主导产品为小分子活性肽及相关产品。执行总裁李玉岭介绍:“我们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小分子肽生产基地,解决了国内活性肽生产企业中产品品质难以控制、品质低的‘卡脖子’问题,在国内外同行业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十年峥嵘,十年蝶变。我市奋力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的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
记者 马源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