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社会新闻 > 正文

践行雷锋精神,让红色种子在校园萌芽

作者: 荷泽小编 来源: 荷泽小编 发表时间:2024-03-06


□记者 武霈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又是一年春草绿。

3月5日的鲁西新区虎头李小学,庄严肃穆,气氛热烈。教学楼前“学习雷锋精神 弘扬红色文化”的巨幅标语牌格外醒目,操场上的掌声此起彼伏,数百名小学生胸系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有序的队伍,接受国防教育活动成果的检阅,一场将雷锋精神和国防教育深度融合的进校园活动,在这里精彩上演。

传承雷锋精神,“雷锋少年军校”挂牌

少年强,则国强,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的根基所在。近年来,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丰富的国防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认识国防、热爱国防、关注国防、参与国防、建设国防,赓续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虎头李小学就是突出的代表,三年来,师生写书信、连网络,与西藏阿里戍边战士互动交流,建立了深厚情谊;多次走进市武警营区,现场接受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入脑、入心,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形成了特色教育品牌。

为进一步增强“红领巾”们的国防意识,培养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怀和成长使命感,点燃同学们心中的强国强军梦,3月5日,在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虎头李小学“雷锋少年军校”“国防教育大讲堂”同时揭牌,此举不仅有助于增强孩子们的国防意识,也将进一步强化学校的素质教育,标志着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菏泽市教育局副局长晁保平介绍,“雷锋少年军校”挂牌是创新推进全民国防教育、赓续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体现,将国防教育渗透到素质教育中,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虎头李小学的国防教育实践经验和创新举措,将向全市推广。在揭牌仪式上,他寄语同学们:“积极参与‘雷锋少年军校’和‘国防教育大讲堂’,学雷锋、学战士,长知识、增才干,以天下为己任,以国防为身责,立志成为国之栋梁、民族之脊梁。”

千里传书,致敬戍边战士

早在“雷锋少年军校”挂牌前,虎头李小学就已将雷锋精神传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千里传书,致敬戍边战士”,就是该校师生“对雷锋精神最好的传承”。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今天我们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正因为有人在为我们以身许国,有人在为我们守卫边疆。”2021年3月的一天,虎头李小学老师齐晓婉讲述的戍边将士感人事迹,触动了不少学生,在老师的动员下,孩子们尝试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戍边战士们写信。

第一次寄信,送出的是孩子们46件亲笔信件和绘画作品,他们在信件上描绘着心中的边疆,诉说着对戍边英雄的敬意。“解放军叔叔,我画了一幅画,你在边防保卫国家,我在学校好好学习,我们心连心、一起保卫国家。”这是五年级一班的学生马续辰寄出的内容。

从山东菏泽到西藏阿里,将近4500公里,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偶像”长什么模样,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只知道他们手握钢枪,身着迷彩。

令人欣喜的是,战士们回信了。“虎头李小学的师生们,你们对叔叔们的关心和祝福,我们都收到了,请你们放心,祖国的山河有我们,寸土不丢!”阿里军分区某边防团战士在给孩子们的回信中这些写道。戍边战士不仅写回信勉励虎头李小学的小学生们,还在巡逻执勤时挑选“戍边石”,画出戍边战士日常巡逻执勤的图案,作为礼物送给大家。

“现在我还历历在目,那天是六一儿童节,我收到了一个特殊的礼物,戍边战士的回信。”马续辰说,“解放军叔叔的回信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们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都是戍边英雄用热血、青春、甚至生命换来的,我现在要好好学习,练就本领,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祖国作出贡献。”

此后三年来,虎头李小学的师生经常写书信与西藏阿里戍边战士互动交流,孩子们的“爱心祝福”一路向西,送到边疆雪域,战士们的回信也时时鼓励着素未谋面的孩子们,就这样,双方建立了深厚情谊。

敬仰英雄的舞台有多大,国防教育的阵地就有多广。千里致敬戍边战士,正是虎头李小学赓续红色基因、进行特色教育的活动之一。据虎头李小学校长李新翠介绍,虎头李小学以雷锋文化建设为落脚点,不断加强国防教育,开设了国防教育大讲堂,将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设置特色国防课程,结合一些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编写了《我是生力军》的校本读本,同时打造了拓展训练基地,磨炼学生意志,学生人人都会军体拳。线下与武警菏泽支队进行联动,线上与西藏阿里、新疆阿拉山口、辽宁丹东持续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军人风采,树立从军梦想,演绎了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共筑国防长城的生动实践,从而传承雷锋的好思想、践行雷锋的好作风、铸就雷锋的好品德。

责任编辑:
荷泽小编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