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社会新闻 > 正文

牡丹的接受

作者: 中国荷泽网 来源: 中国荷泽网 发表时间:2024-05-25

□胡 伟

春中,去中国牡丹主产区——山东省菏泽市看牡丹,脑海里老是晃荡着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在与牡丹一次重要的相会中,她被牡丹拒绝了开放,对我来讲,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十几年前,我曾经去过,那时牡丹就朴素地迎接了我,这次,会有怎样的不同?

从菏泽东站出站时,已是小半夜。上次来,菏泽还没有高铁。听说菏泽还有机场,颇不相信,朋友随后发的照片证实果然不虚。

接站的工作人员小李把我接上车后,就着夜色驰向市区。一会儿,车辆在印象中省会才有的高架桥上行驶,两侧街景看得清楚一些。只见到又细又新的高楼林立,菏泽明显高大起来。这完全不在我脑海的记忆里。

第二天早上八点钟,我们上了一辆大巴车,集体奔向牡丹园。这时春风微荡,本来天气较为闷热,遇到春风,舒适度一下子变得正好。我们依次看了百花园、古今园、曹州牡丹园。周日上午又看了国花牡丹园,一共看了四个园,各有特色。曹州牡丹园规模最大,我上一次来看的应该就是这个园,由几个村庄合并而来,规模比以前更大。古今园最小,百花园最集中,它们相距不足几千米。国花园在郊区,有国家牡丹种子资源库。一路还有其他牡丹园,林林总总。还有名叫中国牡丹园的,牌头很大,没有进去观看。

在各自的园区,众多的牡丹随风摇曳,各色花儿宛如仙女在竞艳嬉戏。我的脑海里依稀还有以前的影像。这次看到的牡丹树枝高大了,花型大了,颜色种类多了。一些少见的绿色系、黑色系牡丹变得普通。九大色系、十大花型的牡丹,几乎成为各个园区的标配,甚至,太空牡丹已经在园里绽放。

过去牡丹种在田里,走在花丛间,感觉像在欣赏民间牡丹。现在牡丹园扩建后,在四周高楼包围中,牡丹被高高的树木掩映,景色出现了层次感。

有图文介绍牡丹的历史和园区整体情况,花圃里有具体花的介绍。看花的人们摩肩接踵,服饰多样。有的衣着时尚,有的身着古装。人手一手机,既给花拍,又给自己拍,还有给别人拍。有的老人还在风中舞蹈,同行的给摄像。眼前的一切和以前比,牡丹花更靓了,人时尚化了。

在园区游览,牡丹仙子们无处不大大方方,我找不到她们过去独舞清影的样子。景随人移,一眼望去,牡丹花儿在春风里尽情展示着自己,欢愉着我们的目光,分明是她们接受了天地,接受了菏泽,也接受了远方的我们。

为了辨认,我们一行人还把买来的由大田牡丹编制的花环戴在头上,丝毫没有不好意思。

巨野县是菏泽的一个县,古称麟州,离市区约莫1个小时车程。我们来到这里是看农民牡丹画产业。历史上巨野有绘画的历史。“胸有成竹”典故源自北宋巨野人,但和牡丹挂上关系却是当代的事情。

在巨野书画院,大屏视频播放着当地牡丹工笔画情况。随后我们上楼看工笔画展,墙上展示的画作都是获奖的牡丹工笔画。2022年征稿以来,画院收到全国来稿1200余件,最终评出116件参展作品,均付高额奖金,予以展出,不少作品出自农民之手。

在楼道的一个大教室门口,墙上挂着的电视上显示“2024年巨野工笔牡丹花公益普及培训班”字样,这样的培训班为当地农民服务,不收费。

走进绘画室,宽长的大桌上,画笔颜料规置在一侧,画稿占据大半面一侧。大约有十个农民女画家在画画,有的在勾线,有的小心上色,所画作品都是工笔手法的晕染牡丹图。

“你们是当地人吗?”

“是的。”

“你们在这里画画,有工资吗?”

“没有,我们根据所售画作收取润笔。”

“一个月收入有多少?”

“一般四五千左右。”

画者停下来有条不紊地回答我们的问题,然后又仔细地画画。

我们继续上楼欣赏牡丹精品画作,这里有号称世界上尺幅最大的牡丹图。在一幅名为《盛世中华》的菏泽巨野工笔牡丹画上,各种颜色的牡丹,几乎数不清楚。我们20余人一字形站在画作前,背后两侧的画作还显得颇为宽余。巨野农民牡丹工笔画曾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收藏,还成为中央领导出席的国际会议背景画作。带领我们看画的书画院领导介绍说,巨野工笔画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农民可以足不出户生产画作,现在产值已经达20亿元。

纸上牡丹也香啊,它们接受了当地农民传统的艺术天分。

在回程的车上,我们想起问,“他们什么时间开始这个产业的?”

一旁的东道主介绍,“巨野农民画,最初出自家具漆画,后延伸到彩蛋、屏风、挂扇等工艺品。后来生意不好后,在几个带头人的带领下,慢慢探索出当代牡丹工笔画产业。”

牡丹,原产中国。野生的牡丹在长江、黄河源头生长,后来慢慢随着江河水走向下游。南北朝时,甘肃、陕西、宁夏、河南等省一直有种植。唐朝时,长安人喜欢种植牡丹,一时牡丹华贵天下。明清后,牡丹“漂泊”来到山东黄河口盐碱地,居然找到自己最心仪的生长场所,“一任容颜天地寂寞生”。穷苦、勤劳、厚道的菏泽人不拒绝“流浪”的牡丹,牡丹种植异军突起。一直到现在,山东菏泽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牡丹种植规模最大的地区。

过去人们种牡丹,主要为了观赏。房前屋后,随意种上几株。牡丹春天报以真诚的笑颜,足以慰劳劳作的人们。后来,人们发现牡丹有药用价值,就开始大规模农业种植。

改革开放以来,菏泽牡丹继续质变。

小雨霏霏中,我们走进一家不起眼的牡丹展示馆里,看了墙上的牡丹科普介绍,又实物看了玻璃瓶里牡丹的根茎、叶花、种子。然后,馆里人员依次带领我们观看各种牡丹实物产品,除了传统的牡丹食品、油料、药品、酒,柜台上还展示出牡丹精细护肤产品、牡丹服装、牡丹日用品、牡丹文化创意产品,林林总总大约有150款牡丹全生态产品。看视频资料,当地还出现了中国唯一一家开发牡丹资源的上市企业。各类菏泽牡丹产业更是雨后春笋般崛起。这让我想起昨天参观的当地一家规模巨大的酒企——花冠酒业生态生产车间工人热气腾腾工作的景象。在新时代的今天,身处牡丹故乡的花冠酒业,将中国酒文化与牡丹文化进行了完美嫁接,将牡丹的生命之元气、文化之心魄注入酒体,再与山东当地齐鲁文化、花冠20余届储酒文化相互交融,为人们贡献出了一杯具有真实年份的好酒,成为具有山东特色、中国特色的“国色天香”。

我记起从菏泽东站出来时,看到这样的一个宣传广告: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刚开始,我还有所保留,现在看,这一切已经有了端倪。

过去的牡丹不受尊重,牡丹怨啊,哭啊,拒绝开放。现如今,牡丹到了真心喜欢的人们这里落脚生根,它们开得是那么及时,那么开心,那么舒展,那么艳丽多变,这是当代牡丹的接受。

世界牡丹中心,这是菏泽的追求。我想,这也是阅尽千帆、花城合体的牡丹的追求吧。

(作者为中国林业文联副秘书长、林业生态作协分会副主席,《生态文化》杂志、《中国林业》杂志主编,中国生态地学诗派创始人之一,中国生态诗歌倡导者。)

责任编辑:
中国荷泽网
联系方式:10613862#qq.com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