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4月8日,2025菏泽牡丹节会隆重启幕。这场盛会不仅是一场国色天香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以牡丹为纽带,撬动产业升级、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这场以“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为主题的盛会,吸引了更多人走进“中国牡丹之都”,品鉴国色天香,感受菏泽的独特魅力。
菏泽牡丹产业的崛起,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单一模式。通过“种植+加工+文旅+科研”的全产业链布局,牡丹从单纯的观赏对象跃升为重要的经济载体。牡丹籽油、化妆品、文创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延伸了产业链条。目前,菏泽已培育牡丹生产加工企业120余家,设立科研机构20所,开发出260多种深加工产品,去年总产值达到130亿元,走出了一条依托牡丹、延伸牡丹、超越牡丹的创新发展之路。牡丹节会期间举办的文化展览、学术论坛、国际交流等活动,推动牡丹产业向科技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迈进。这种“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模式,不仅激活了牡丹的多元价值,也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探索了新的路径。
菏泽以牡丹节会为支点,撬动城市文旅能级的提升。为期一个月的节庆活动,巧妙衔接牡丹与芍药的花期,形成“双花接力”的持续性吸引力,有效破解了节会经济“昙花一现”的困局。从赏花游到文化体验、从产业论坛到艺术展览的29项活动设计,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场景,带动了旅游收入的增长与城市服务的提质。故宫博物院与武汉轻工大学专家学者的参与,解读了牡丹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牡丹产业的时代价值,助力“中国牡丹之都”塑造独特的城市IP。以花为媒,以花兴城,高规格融合举办的牡丹节会,搭建起了菏泽走向世界的“牡丹桥”,正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城市竞争的软实力。
菏泽牡丹节会的辐射效应已突破市域边界。重庆垫江与韩国骊州分会场的设立,彰显了牡丹产业的跨区域联动潜力。这种“主会场+分会场”模式,既共享了菏泽的品种资源与品牌价值,又通过地域特色互补形成了协同效应。开幕式上举行的中国牡丹产业技术联盟揭牌、“引客入菏”暨菏泽文旅推广季签约、“实施文化品牌塑成工程、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省内15市及省外友好城市的文旅部门共聚一堂,预示着牡丹产业将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纽带。当牡丹从菏泽的“城市名片”升级为跨区域产业协同的“催化剂”,其带动的不仅是单一城市的崛起,更是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未来,菏泽牡丹产业仍需在科技赋能、数字融合、制度创新等方面持续突破,提升种植效率、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唯有如此,方能将国色天香转化为持久的生产力,真正让牡丹花开菏泽,香飘全球。
如今的牡丹节会,正以一朵花的生命力,讲述着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的菏泽故事。当菏泽牡丹香飘世界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更是一个城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创新突围。如牡丹盛开一样,今天的菏泽朝气蓬勃,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记者 张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ezeshi.com/shehuixinwen/2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