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作者: 荷泽新闻网 来源: 荷泽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1-12
春华秋实又一载。
翻看2023年菏泽农业农村发展成绩单,硕果累累——粮食产量在高基数上,预计突破160亿斤大关;前三季度,肉蛋奶总产达到117.19万吨,同比增长9.83%;渔业生产实现提质增效,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达9.1万吨;加力推进农机装备优化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1%……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农业大市,菏泽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力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势头,为全市经济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稳中有进
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日前,单县龙王庙镇闫堂村的农田里一番热闹景象。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深钻施工的农田机井内,一股股地下水喷涌而出。工程完工后,可以满足该村3000多亩耕地的灌溉用水,给明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单县的种粮大户程志华十分看好高标准农田的潜力,还没等施工完成,就前来了解情况。“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非常完善,我这两年种植的是黑小麦,成方连片的土地更容易机械化种植,从播种、浇地、打药到收割,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又省钱,真正实现旱涝保丰收。”程志华信心满满地说。
耕地提质量,丰收添保障。近年来,单县聚焦农业发展,合理规划、科学施工,建成了一大批设施配套、高产稳产、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高标准农田,促进了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任凭风浪起,只要稳住粮食生产这一“压舱石”,便可从容不迫应对各种不确定性。近年来,我市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3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4万亩。与此同时,扎实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大力发展肉鸭优势产业,持续壮大牛羊特色产业。此外,以黄河故道、黄河滩区和采煤塌陷区为重点,搞好名优品种推广,抓好渔业项目实施,渔业生产实现提质增效。
2023年9月22日,以“庆丰收 促和美”为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节菏泽庆祝活动在牡丹区小留镇刘庄村启动,数百名群众共聚一堂载歌载舞,逛展览、品美食、赏表演,共享丰收喜悦,共话美好未来。我市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系列活动为载体,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开展活动,好戏连台,呈现出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锦绣画卷。
产业集聚
构建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是重点。我市将发展农业产业和“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
在牡丹区沙土镇“乡村作坊”生产车间内,一阵阵香味扑面而来,近百名工人正熟练地做着面点。“和面、揉面、做造型……制作流程越来越熟练,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也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在“乡村作坊”上班的韩祥东感慨道。
“我们厂日常用工在280人左右,每月平均工资在5000元以上。此外,我们对返乡找工作的人员优先录用,还为我们镇4名脱贫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车间负责人张鲁生说。
据沙土镇党委书记刘保安介绍,近年来,沙土镇谋求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这篇大文章,一方面,注重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直接运营等方式,推动扶贫车间转型为“乡村作坊”。另一方面,将村内自主创业、返乡创业的车间以及加工作坊等社会产业,一并纳入为“乡村作坊”,采取党组织包联机制,在疫情防控、安全环保生产、金融贷款、就业支持等方面做好长效帮扶,重点帮助村内发展形成特色产业。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我市聚焦农业优势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全链条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小而精”特色产业开展示范创建,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农业产业强镇19个、乡村产业名品村136个。
特色培育
农业服务之路迈出新步伐
为防止低温雨雪天气给农业带来不利影响,菏泽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组织动员全市农业科技力量,成立应对极寒天气农技指导组,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菜篮子稳产保供。
“为应对之前的雨雪天气,市农业农村局及时启动了抗寒护苗行动,及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户开展除雪和增温增光行动,确保农业生产不误时不误事。”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庆刚说。
其实,在低温雨雪天气来临之前,市农业农村局就已经按照省厅统一部署要求,开展了“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通过走访种粮大户和蔬菜种植户,到田间、到地头,指导开展小麦镇压和浇小麦越冬等技术措施,指导农户促弱控旺,防范小麦低温冻害。在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落地,为作物的安全保驾护航,也为种植户们的丰产丰收增添了底气。
为强化产业技术支撑,市农业农村局播种前及时制定农作物播种技术意见,播种后全面开展田间苗情考察,分类提出指导措施,并抓好重点地块的跟踪指导,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此外,我市在推进育种能力上稳步提升。去年2个小麦品种通过省审定、2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审定,6个玉米品种通过省审定、4个玉米品种通过国家审定,2个大豆品种通过省审定,4家单位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1家企业入选第一批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省肉羊核心育种场)。
党建引领
做好巩固成果“后半篇文章”
“新村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村级组织和村民们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推动新村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果。 ”日前,东明县焦园乡向阳新村干部李高峰对记者说。
东明县把深化提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村台新村基层党建作为“突破工程”,聚焦党建强、群众富、民心合,持续推进黄河滩区后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滩区“新村融合,共强共富”的新路径。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市健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创新开发建设防返贫监测智慧云平台,2023年开展了4次防返贫集中排查和特殊群体排查活动,实现所有农户全面排查、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对脱贫人口实施分类管理、分层救助,为监测帮扶对象均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为抓好衔接资金项目建设,2023年,我市使用各级衔接资金的产业发展和农村小型基础建设项目502个,建设9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覆盖村庄108个、覆盖人口17.34万人,推动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目前,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正在加快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发展”,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质效,严把收入指标的采集关、审核关和认可关,精准做好数据分析统计,坚决守牢防返贫底线。加快衔接资金支出和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抓好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实施,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突出。对2023年度已完工项目按规定做好后续管护工作。
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生活水平提升,始终是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所在。我市将锚定农业强市目标,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扬优势、创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上,奏响更昂扬激越的“三农”乐章。
2024年,从“三农”出发,向“振兴”而行,菏泽市必将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记者 张品 李保珠
(本版图片为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