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县区新闻 > 正文
作者: 荷泽新闻网 来源: 荷泽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10-01
是什么点缀了东明县大屯镇的秋日?白墙青瓦的屋舍,村落中的亭台水榭,穿梭在丰收地里的农机,工业园里开足马力的新设备,还有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和脸上的笑容。
“要发展,要振兴,要百姓富足。”谈起不曾改变的目标,东明县大屯镇党委书记李明星目光坚定,脚步不停。
从小作坊到大产业链
木材加工是大屯镇的“老产业”,历史可以追溯到二三十年前,但那时小作坊居多,有不少甚至直接在家里干。
王菜园村的王银松二十多岁就开始干木材加工,至今已干了十几个年头。“当时,做木板的人不少,但都是粗加工,而且不成规模,只能赚些糊口钱。”王银松直言。
有了特色产业,就要做好发展“文章”。大屯镇开始不断将当地的木材加工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规模化的方向引领,招引下游项目,建设木材加工产业园,不断完善配套。几年下来,大屯镇已形成了由重点企业引领、中小微企业跟进、梯队协同、链群互动的板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山东格利特木业有限公司就是大屯镇推动木材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进项目。其年产10000立方米透气窗及5000立方米欧美线条项目备受瞩目,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建材部件车间已正式投产,配备了60余台套先进的板材加工设备,透气窗成品车间也在紧锣密鼓地完善中。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8亿元,利税2500余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
王银松的厂子也从王菜园村搬进了产业园,目前已经实现年产值近3亿元。“我们站在了发展风口,并且坚持创新驱动的理念,逐步成长为集板材加工及全链条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王银松介绍,他的产品不仅国内畅销,还深受国外市场青睐。2023年,王银松的山东亿源木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大屯镇拥有近700家板材加工企业,年加工木材能力达400万立方米,可生产实木板3000余万张、贴面板1200余万张,以及家具零部件和木工艺品10万套,年产值高达80多亿元,税收贡献近2亿元。今年上半年,全镇新增“四上”企业8家,总量达到66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创新型企业6家。
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我们的秋月梨个大、核小、香甜,有很多回头客,根本不愁卖。”王屯村庞雪丽一边摘着梨一边告诉记者,这种梨市价在3元/斤左右,亩产6000多斤。
当下,王屯村的秋月梨卖得红火。前段时间,东夏营村的西瓜也深受欢迎。沈海军是村里的种瓜大户,三年前他包了60多亩地,盖起了30多个大棚:“整个夏天,我们的西瓜都供不应求,一亩地卖1万多元。”
说起西瓜,东夏营村已经有60多年的种植史了,曾经还出过106斤的“瓜王”。从最初的柳条青西瓜,到如今的美都西瓜,不仅品种更优质,大棚也越来越标准化。“今年,一个棚的产量达到7000斤—8000斤,口感很好,都是抢手货,村民的钱包是越来越鼓了。”沈海军告诉记者。
近年来,大屯镇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秋月梨、西瓜等特色种植业,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不走了,不走了......”年近70岁的游书全之前一直在外地,今年3月份刚回游屯村,看着屋前的池塘绿植和亭台景观,赞叹不已。腰包鼓了,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水利设施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大屯镇财政投入持续加大,提前开展镇域内河道清障清淤工作,共打通严重淤堵点53处,疏通镇级排水沟37条,涉及水利灌溉排水渠道61.7公里,坚决保障农田灌溉、排水畅通。“7月19日的那场雨,大屯镇降水量达90.4毫米,历史罕见,但全镇8万亩农田12小时内可自排水95%。”李明星书记告诉记者。
民生福祉再“上新”
“路更好了,广场更漂亮了。”这是不少大屯镇百姓的直观感受。大屯镇对328省道大屯段两侧路肩和镇南北大街进行了提升改造,路域环境和通行条件明显改善。镇驻地凤鸣文化广场全面建成,梧桐文化广场即将建设完工,大屯镇双十字交叉交通网络、双文化广场的雏形正逐步显现。
在大屯,就业是一道“多选题”。优秀的企业多,村里的特色产业也多,经济发展了,镇上的商场、酒店等服务产业也生意红火。所以,当地村民根本不愁没活干。王建华是亿源木业的员工。他告诉记者:“我一个月能挣7000多元,在厂里,一些技术岗位每月能拿一万多元!”
大屯镇前段时间入选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上半年举办第十四届农村文化艺术节,开展黄河大集、送戏、送电影下乡等文艺文化活动40余场;持续开展老龄政策落实、职业病检查、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宣传等“送医下乡”服务,共计进行公共卫生签约服务15500人次,健康查体6600人次,国家级卫生镇创建已通过省级验收。
10年前,大屯镇人习惯谈“困难”;现在,大屯镇人更爱讲“发展”。曙光,正悄然洒入这个小镇。 记者 马源劭
(图片为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