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县区新闻 > 正文
作者: 中国荷泽网 来源: 中国荷泽网 发表时间:2024-10-01
中国菏泽网消息(通讯员 郜玉华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卫东) 日前,在牡丹区吴店镇根雕艺人魏红卫的手工作坊,一段段废弃的枯老树根经过去皮、构思、打磨、雕刻、上漆等工序后,变身为一件件精美的木雕艺术品,售价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近年来,牡丹区深入挖潜非遗技艺和传统老手艺,积极探索“非遗 文创”“老手艺 文创”的发展路径,支持和鼓励手艺人面向市场需求研发文创产品,通过创意性和应用性设计带动传统手艺融入现代生活,把“小手艺”做成“大产业”。
非遗面塑传承人李效普创作的核桃面塑《群星祝寿》作品,在直径3.5厘米的核桃壳里,有20个高度约5毫米的小面人,惟妙惟肖,堪称艺术精品,每件卖到8000元左右。熊猫工厂创新研发生产的“1:1”仿真熊猫玩偶,首创嵌入式硅胶脚垫和硅凝胶填充技艺,每只卖到1000元至2000元不等。沙土镇非遗项目曹州合香制作技艺传承人冯显在遵循古方古法的同时加强创新研发,推出了数十款天然合香,现拥有注册品牌7个,版权34个,年销售额达600万元。
牡丹区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设乡村非遗工坊、培育品牌手造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等有效举措,着力推动“老手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村民就业增收。
胡集镇村民马先华是非遗“裘皮工艺品技艺”项目的传承人,他根据客户需要设计生产的老虎、松鼠、狮子等各种裘皮玩具走俏国内外市场。依托这一非遗项目,该镇已发展较大规模的加工企业13个,产业链相关加工户200多家,年总产值在1亿元左右,带动当地400余名村民就业。
黄堽镇村民吴洪省是牡丹绸布伞的“守艺人”,他将牡丹元素融入创作设计中,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并免费开班培训,帮助村民就业增收,村民还可以把原材料带回家中生产,成品统一回收出售。皇镇街道王美荣制作的手工花馍在当地订单不断,很受欢迎,她通过“手把手”开展公益培训活动,已带动20多名村民从事花馍制作。
同时,牡丹区采用线下线上联动方式深入拓宽文创产品销售渠道,加快手造产业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大黄集镇村民杜素利是位“老木匠”,也是一名“琴行家”,他手工加工的琴配件等系列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国内外。立足传统木艺加工优势,该镇持续加大木艺品研发生产力度,鼓励其规模化生产。目前,全镇80余家木制加工企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年网上销售逾350万件套,年产值近1亿元。
“山东手造”造出了文创产业新活力,产业化发展正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截至目前,牡丹区已培育建成“手造”规模企业10余家、“文创微工厂”370余个,带动3万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从业者人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