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打造“芯”动能 匠心育“国色”

中国荷泽网 社会新闻 2025-04-16 18:34 牡丹 新品种 芍药  

工作人员进行杂交育种 认真做好记录 做好育种“大文章” 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研究牡丹新品种命名方案 孙文海采摘牡丹籽 赵孝庆介绍育种情况

菏泽春深,一朵牡丹带来满城芬芳,这是一个赏花的季节,也是一个育种的季节。

种子是产业发展的“芯片”,一粒小小的种子,连接着“国之大者”。一代代从业者坚守“牡丹经”,匠心育“国色”,创新求变、拼搏进取。一个个牡丹新品种,犹如一粒粒破土而出的种子,蓬勃发展、茁壮成长。种质资源的开发、创新与突破,将从源头上赋能我市牡丹产业的发展壮大、优化升级。

映照历史的“四相簪花”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株牡丹叫‘四相簪花’,它以凤丹为母本、如花似玉为父本,通过杂交培育而成。”4月15日,在菏泽国家牡丹芍药园里,牡丹专家赵孝庆指着一株牡丹对记者说,这株牡丹目前生机勃发,花开正艳。

这株“四相簪花”高约110厘米,是当年杂交育种的原株,也是菏泽国家牡丹芍药园的重点保护对象。2023年12月份,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公布2022年、2023年牡丹、芍药新品种登录名单,“四相簪花”榜上有名。“我们用了10年时间培育了这一牡丹新品种,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回顾“四相簪花”的培育经历,赵孝庆感慨万千。

“四相簪花花朵呈半重瓣、粉红色,具有油用、药用、观赏、切花等多种开发价值。”赵孝庆说,当初基于油用牡丹彩色化的考虑,他带领科研人员进行了包括“四相簪花”在内的多个牡丹新品种的研发,“当时该牡丹新品种的一朵花结出了4粒种子,由这4粒种子培育出的牡丹花大致相同又略有差异,我们因此把这个牡丹新品种命名为四相簪花。”

在时光的长河中,“四相簪花”是一个意蕴深长的历史典故。据赵孝庆介绍,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韩琦任扬州太守时,官署后花园中有一种叫“金带围”的芍药一枝四杈,每杈都开了一朵花,而且花瓣上下呈红色,一圈金黄蕊围在中间,因此被称为“金缠腰”,又叫“金带围”。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当时,同在大理寺供职的王珪、王安石两个人正好在扬州,韩琦便邀他们一同观赏。因为花开四朵,所以韩琦又邀请路过扬州也在大理寺供职的陈升之参加。饮酒赏花之际,韩琦剪下这四朵“金缠腰”,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说来也奇,此后的三十年中,参加此次赏花活动的四个人竟先后都做了宰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四相簪花”的故事。北宋科学家沈括将这个故事记载在他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后来“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还以此为主题绘制了《四相簪花图》和《金带围图》。

名花倾城两相欢。900多年前,沈括把“四相簪花”的历史典故写进了《梦溪笔谈》;900多年后,菏泽专家把研发的牡丹新品种命名为“四相簪花”。时光流转,不变的是人们对“花”的热爱。

牡丹花开育种忙

共道牡丹时,相随看花去。牡丹盛开,满地繁花迎来四海游客,曹州百花园牡丹专家孙文海却无暇赏花,他正忙着定向杂交育种。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他带着几名工作人员为牡丹戴上一顶顶白色的“帽子”。身上沾着黄色花粉的孙文海告诉记者,这些白色的“帽子”是用于牡丹育种的纸袋。从早到晚,他不停地穿梭于各个牡丹花圃间,人工授粉、套袋,忙得不可开交。

“通过定向杂交育种,我们选育出花大色艳的品种,然后扩繁、推广,提高牡丹的观赏性。”孙文海说,“培育一个牡丹新品种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据他介绍,从授粉、结籽到播种、育苗,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多年才能初开花。连日来,除了定向杂交育种,孙文海、桑秋华等人还在忙于为新培育的牡丹品种取名、拍照,留存资料。

每年春天都是赵孝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连日来,他在忙于开展油用牡丹彩色化育种实验。据他介绍,传统油用牡丹品种花色单一、花朵单层,观赏价值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赵孝庆于2011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油用牡丹彩色化育种实验,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研究,他已经成功培育出一个涉及六大色系的油用牡丹群体。这将带动菏泽牡丹产业进入药用、油用、观赏、切花、园林绿化“五位一体”发展新阶段。

“邦宁紫”和“守重红”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野生牡丹,花色单一,经人为选育、扩繁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栽培品种。目前,我市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走进菏泽牡丹花海,你随便指一朵花,花农就会告诉你一个动听的名字,讲出一段动人的故事。

“邦宁紫”“守重红”“景玉”“文海”……认真梳理一连串以菏泽人名命名的牡丹新品种,我们不禁感叹广大牡丹从业者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

在位于曹州牡丹园西大门南侧的赵楼牡丹研发中心,墙上挂着一幅幅介绍菏泽赵楼历史上出现的著名牡丹专家的照片、画像。其中有这样一幅图画,画中篱落疏疏、柔梢披风,篱笆墙内,一名中年男子手持花锄在侍弄牡丹,旁边放着两只木桶。这名男子便是赵楼乃至菏泽历史上著名的牡丹花师、花商赵邦宁。“赵邦宁是赵楼赵氏九世祖,‘邦宁紫’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赵孝庆说。

赵邦宁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是曹州著名的花师、花商。他走南闯北,四处销售牡丹,在此过程中,不忘搜罗牡丹名品。他曾经用曹州牡丹、木瓜、耿饼换回数棵牡丹名品,然后精心栽种到自家花园中。几年后,他用交换回来的牡丹种子种出两棵牡丹,一棵命名为“黑花魁”,后人为纪念赵邦宁为这种紫色牡丹付出的辛苦,便把另外一棵牡丹命名为“邦宁紫”。这棵牡丹随后繁衍开来,远近闻名。邦宁紫,花初开紫红色,盛开浅紫红色,皇冠型。

赵守重,菏泽一位土生土长的牡丹专家,对搜集、整理、保护我国传统牡丹品种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赵孝庆、赵建朋、赵建修、赵孝知、赵孝崇、赵忠庆等一批牡丹专家。洛阳牡丹专家王二道、王三道,曾经在菏泽跟随赵守重学习七八年牡丹技术。后来,王氏兄弟成为洛阳牡丹界的元老。为了纪念赵守重为中国牡丹作出的突出贡献,1964年,有关部门将他培育的一个牡丹新品种命名为“守重红”。

“景玉”“文海”这两个牡丹新品种,则是以菏泽牡丹专家孙景玉、孙文海父子的名字命名的。“景玉”于1981年命名,牡丹花朵硕大,花开雪白,已经成为白色系牡丹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文海”是2005年前后开始培育的,2017年由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审核登录。从1981年到2017年,一白一红两个牡丹新品种,把孙景玉、孙文海父子二人的名字载入了中国牡丹发展史册。

科学育种 做好牡丹“大文章”

中国是牡丹原产国,牡丹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对于扩大牡丹谱系、丰富花色品种、延长牡丹花期、培育鲜切花等具有重要意义。“菏泽作为世界知名的牡丹种苗基地和出口基地,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在于我们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牡丹新品种。”赵孝庆自豪地说。据其介绍,牡丹新品种的培育,一方面是为了延长牡丹花期,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大家的观赏需求和市场需求。

菏泽学院教师康晓飞,长期致力于牡丹、芍药育种工作,近年来,她和团队培育了3个牡丹新品种“蓝熙”“樱色”“凝夜紫”,2个芍药新品种“乡村艺术家”“乡村泡泡”,已经获得美国牡丹芍药协会登录认证。康晓飞是土生土长的菏泽人,攻读硕士期间,曾跟随山东农业大学郭先锋教授进行芍药栽培生理方面的研究,后来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开展对牡丹、芍药的研究。她说,长期从事这项工作,既有骨子里的热爱,也为了提高菏泽牡丹、芍药的话语权,其团队目前育种的主要方向是芍药属植物的远缘杂交,包括牡丹与芍药之间的杂交、牡丹不同亚组间的杂交,以及芍药种间杂交。

2023年12月份,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公布了2022、2023牡丹、芍药新品种登录名单,经审查评定的牡丹、芍药新品种共计59个,包括牡丹新品种47个、芍药新品种12个。其中,由菏泽市育种专家、种植企业培育的牡丹新品种28个、芍药新品种12个,本批次累计登录牡丹、芍药新品种40个,占比高达68%,标志着菏泽的牡丹、芍药新品种培育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种质资源的开发、创新与突破,将从源头上赋能我市牡丹产业的发展壮大、优化升级。

牡丹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综合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我市将按照“1234”工作思路做好牡丹发展这篇“大文章”,即打造“全国牡丹高质量发展核心区”1个中心,突出“牡丹产业培育、牡丹文化挖掘”2个重点,强化“加大研发力度、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3项措施,做好“政策引导、节会举办、宣传推介、督导检查”4项保障,全力以赴推动牡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多元化发展。

记者 姜培军 (本版图片为资料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ezeshi.com/shehuixinwen/24444.html

加载中~

荷泽市窗

统计代码 |

合作联系QQ: | 10613862

Copyright © 2024 菏泽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