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荷泽市-中国菏泽市-菏泽新闻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作者: 荷泽新闻网 来源: 荷泽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3-12-17
近日,单县徐寨镇举办“冬季‘黄河大集’系列活动——‘山东手造’展览会”。全镇26个村及百余名手工制造者、非遗传承人自荐自家“拿手绝活儿”,向熙熙攘攘的赶集人尽情展示剪纸、柳编、雕刻、弦子、虎头鞋、十字绣等30多种手造工艺品和非遗技艺,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和文化情怀,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我们村原来是柳编专业村,过去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齐上阵,编筐、编篮、编篓、编簸箕。听老人们说,这种‘大众技艺’传承了200多年,至今没有断。”刘堂村干部刘昌顺说,现在村里还有一些老人舍不得丢下这门老手艺,用柳条编制的生活、生产用具还很受群众青睐。说着,几名中年妇女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欣赏馍筐子和菜篮子。“这筐子白生生的、圆溜溜的,怪好看!”“原先过年,这篮子盛馍馍、盛炸菜,挂上房梁,防止老鼠偷吃,方便得很!”“现在这筐子、篓子当成摆设,都是好看的艺术品!”……大家饶有兴趣地议论着。
杆秤曾是几代人的美好记忆,也是乡下人难以忘怀的美丽乡愁。在一个杆秤制作工艺展示台前,十几名青年兴致勃勃地“研究”一杆陈旧的杆秤。董庆礼老人凑过来,接过杆秤,当起了先生:“这是老式的盘称,秤星标识的是16两顶1斤,也就是8两算半斤……”“半斤八两是不是从这里说起来的?”“还真是这样的老俗理、老说道。”众人笑声朗朗。
张秀云老人的摊上摆放的是虎头鞋。单县民间传统文化爱好者袁宗明向观众介绍,在我国民间,虎被看成一种吉祥物。在鞋的前脸儿和帮子上绣制虎头图案,是希望娃娃们长得虎头虎脑、活泼可爱。人们还认为这样的图案能够辟邪,可保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张秀云老人自幼跟着奶奶、母亲学做虎头鞋,过去都是拿到集市上换钱,现在做得少了,被孙女放到了网上出售。“会做了也就不觉得难了。俺做了五六十年,裁几剪子、缝几针线,俺记得清清楚楚,一针一线都不会出现差错。”张秀云老人说,虎眼、虎眉、虎嘴、虎鼻都要靠针线和布条缝制,要用刺绣、拨花等十几种针法。她采用的是粗线条勾勒,使用兔毛将虎耳、虎眼、虎眉镶边,表现虎威风凛凛的样子。“过去做虎头鞋是为了养家糊口,是一种辛苦的营生,现在是图个喜好,一天不做手就痒痒。”张秀云老人笑着说。
作为街头的首个摊位,初丽丽、许海霞展示的是扭扭棒制品,毛茸茸的花朵、动物造型,引来众人观赏。扭扭棒是一项有趣味且时髦的手工活儿,也涵盖着传统编制的技艺,她们跟着网络视频学会后,又结合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良”,线上销售红红火火。
在竹编、织金、皮革等手工制品摊位前,展示人滔滔不绝地向参观者介绍自家的“宝贝”和非遗传承技艺。大家纷纷添加微信号和抖音号,试图从网上选购商品和学习技艺。
据悉,“山东手造”展览会拉开了徐寨镇乡村振兴“村村有好戏”系列活动的序幕,随后的农产品展览、广场舞大赛、孝善敬老饺子宴等活动可谓好戏连台、精彩不断。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