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金
恰逢人间四月天,又是牡丹花开时。
今年的菏泽牡丹比往年更加旺盛,更加鲜艳,更加雍容华贵。因为冬寒冰封,让牡丹充分休眠,积储了充足的养分。因为早春双春,让牡丹提前复苏,铆足了充沛的后劲。因为蛇年闰月,让蛇的灵动与牡丹的富贵缠绕在一起,带来的是吉兆和瑞气。因为一场古装剧《国色芳华》的热播,让国色引芳华、天香润盛世的经典故事,闪电般传遍神州大地,也让菏泽牡丹再次吸引全世界人的目光。2025年的牡丹节会,注定是一个金蛇献瑞、牡丹生辉的美好嘉年华。
勤劳智慧的菏泽人,是菏泽牡丹的主人。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早就为今年的牡丹节会,准备了一场国色天香的精彩盛宴。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嘉宾朋友,将从四面八方有备而来,相聚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参与牡丹观赏、牡丹比赛、牡丹文化交流、牡丹产业观摩、牡丹产品交易等一系列花事活动。又是一番花团锦簇、流光溢彩,又是一场花海人潮、春意满城。当年,一时的“花开时节动京城”,就让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惊诧不已,欣喜若狂。如今,菏泽牡丹不仅惊动京城,而且惊动了全国,惊动了整个世界,菏泽人却见惯不惊,习以为常。在菏泽人心目中,菏泽牡丹虽然长在菏泽,但不只属于菏泽,理应属于华夏神州,属于全球人间。好花应与天下人共赏,好品应与天下人共享。当多年期待的结果如愿而至的时候,菏泽人非常淡定从容。
说起来,让菏泽牡丹走出家门,走遍天涯,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这是多少代菏泽人共有的一个梦。这个梦在当今新时代实现了,但是从追梦到圆梦的历史很漫长,道路很曲折,过程很艰辛。牡丹花乡人的心里都有一份沉甸甸的家庭创业史,都有一部记载了拼搏和成功的奋斗史。
提起菏泽牡丹对外交流的话题,首先要说的还应当是洛阳。菏泽和洛阳是鲁豫边界相近的两个兄弟城市,关系一向很好。一个“中国牡丹之都”,一个“中国牡丹城”,都因牡丹而扬名于世,牡丹成连结两城友好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唐宋时期,当洛阳牡丹“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时候,菏泽牡丹也“千娇万态破朝霞”了。及至明清以降,菏泽牡丹在种植规模、品种优势和种养业态上逐渐甲于天下,形成全国甚至全球最大的牡丹种植繁育加工中心,至今仍负盛名。菏泽人和洛阳人都对牡丹情有独钟,两个城市官方或民间交流的主题,占据主要内容的就是牡丹。两个城市的人都喜欢到对方观赏牡丹,菏泽人在意的是洛阳皇家园林式的古典风韵,洛阳人看中的是菏泽成方连片大田式的现代气派。菏泽人努力从洛阳牡丹中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洛阳人尽量从菏泽牡丹中探寻现代栽培技艺。两城两地的花农都抱着互敬互学的诚心,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和交流栽培牡丹的经验,共同研讨牡丹文化的内涵,并且联手推动牡丹的国花评选。
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菏泽与洛阳的牡丹交流和交易更多,较早从菏泽走出去的牡丹,有相当一部分去了洛阳。菏泽人心甘情愿地把研发培育的牡丹新品种移植到洛阳,让它在那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开花。也曾经把百年老牡丹移栽到洛阳,让它在皇城故都焕发青春。菏泽人与洛阳人通过牡丹这个平台交往交流最多,彼此建立了深厚的牡丹情。有时也有过竞争,但更多的是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谋发展。其实,竞争也是一种学习,收获的是友谊和进步。“谷雨三朝看牡丹”,每年的三四月间,洛阳和菏泽的牡丹花会相继举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给春天增添了无尽的繁华,给人们带来了诗意的狂欢。菏泽与洛阳的牡丹交流史,就是两个兄弟城市之间的友谊发展史。
三百多年前,创作《聊斋志异》的淄博人蒲松龄,就是根据真实的民间传闻,才撰写了葛巾玉版的动人故事。说的是洛阳人常大用酷爱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遂到曹州寻访名贵牡丹。恰与牡丹仙子葛巾一见钟情,结下姻缘,并促成其弟常大器与另一曹州牡丹玉版结缘。后来,牡丹姐妹跟随丈夫回到洛阳,行医治病,救助百姓,善名远扬。前些年,这个故事被拍成电影《花乡情缘》,广为播映。《葛巾》一文表面上写的是男女恋情,有情人终成眷属,实际上反映的是曹州牡丹的美丽善良,是洛阳人对曹州牡丹的相见恨晚,是洛阳人与菏泽人喜结良缘后的慈航普度,是洛阳与菏泽两地的善因福果。一部《聊斋志异》,白纸黑字,世代流传,有幸保留了洛阳和菏泽人与人、人与花、花与花的幸运和缘分,无意间保存了洛阳人与菏泽牡丹的早期交流情况。正如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所说:“到了蒲松龄生活的年代,曹州的牡丹已经非常有名,可以拿出自己独有的品种来反哺洛阳,这就是当年曹州牡丹的威风。”
说了洛阳,接下来应当说广州。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菏泽牡丹的主要出路就是运往广州销售,民间俗称“下广”。因为明清时代,北京是皇帝坐朝的地方,所以去北京叫“上北京”,去江南叫“下江南”,“下广”的说法也许是沿习而来。广州是著名的“花城”,买花看花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尤其是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喜欢装饰鲜花,似乎没有花就过不了年。特别是反季节的菏泽牡丹,一直被奉为上品,象征着“花开富贵,春满人间”。广州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南洋华人世界里对牡丹花的追捧更是一种时尚。
菏泽花农要把牡丹植株提前运送到广州,在那里栽植培育,过年时再销往当地或境外。从菏泽到广州按现在的行程是1500多公里,那个时候是新中国成立前,不仅路途远,而且路况差,纯粹是一个跋山涉水、遭罪受累的苦活。往往是一入冬就开始忙活,整枝选棵,带土打包,过了霜降立即动身。出发前要例行祭拜“花神”,祈求保佑一路平安。为了节省时间,启程后一般选择水陆兼行,从最近的河道码头上船,然后渡河串江,漂洋过海,最终到达广州。菏泽附近没有水路,一般要去济宁或者济南泺口,有时绕到天津走海路。最艰难的就是走旱路时要车推担挑,昼夜赶路。车是独轮的輷车子,担是坚硬的木扁担,常常肩膀勒破皮,脚板磨出泡,疼痛难忍。这样紧赶慢赶,也要一个多月时间,才能不误育花卖花的花期。一旦误了时间或出现其他问题,就会赔钱亏本,白跑一趟不说,倾家荡产、流浪街头也是常事,有的甚至客死异乡。当时花农流传着一首歌谣:“推车挑担卖牡丹,糊口换取血汗钱。上路难料生与死,出门不知何日还。都说牡丹主富贵,花农却似苦黄连。”由此可见,下广卖花的路,是一代代菏泽人用心血汗水乃至生命铺出来的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种植牡丹逐渐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开始乘汽车、坐火车下广州卖花,路上只要几天时间。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新石和京九两条专线开通,铁路修到家门口,坐火车只需一昼夜就能到。以“牡丹”命名的飞机场落成以后,为菏泽人创造了不出家门即可一步登天、平步青云的机会。菏泽牡丹乘上从牡丹机场启航的飞机,几个小时即可抵达花城。幸运的菏泽人与菏泽牡丹一起,赶上了新时代的天赐良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牡丹的催花技术越来越完善,原来只有少数几个品种能够催花,现在已有近百种。所谓反季催花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栽培技术,打破牡丹的自然生长规律,使牡丹顺应人意,随时开放。历经百年传承,菏泽人的催花技术已经炉火纯青。当年武则天滥施皇威,强令百花反季节开放,唯牡丹宁可遭罚,亦抗令不从,表现了铮铮铁骨,没想到在现代科技面前却俯首帖耳,任由摆布。看来,识时务的牡丹也与时俱进,“皈依”社会主义新时代了。1978年以来,每逢新春佳节,菏泽催花牡丹频频亮相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展销会,这些花大色艳、香味浓郁的珍贵牡丹,吸引了各种肤色顾客的眼球,成为大家青睐的“香饽饽”。自1993年开始,菏泽花农主动到境外推销花卉,开启了乘坐飞机做生意、周游列国卖牡丹的历史。
近年来,菏泽牡丹声名远播,慕名求购者源源不断,春节旺季常常供不应求。赶时髦的菏泽人随即玩起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买卖牡丹。乘着过年的喜庆气氛,带有菏泽脸谱的催花牡丹,经过完美包装后,打上“飞的”,云来云去,飞向山南海北,飞向天涯海角,为全国人民提前送去“春天”。菏泽人坐在自己家里,足不出户就可财源广进,这让他们充分体验到高科技新业态的便捷和时尚,高兴得睡觉做梦都笑出声来。于是,又流传了一首新的歌谣:“飞机网上卖牡丹,创汇增收挣大钱。路遥不受行路苦,电话互报两地安。国兴花荣人富贵,小康生活比蜜甜。”这首歌谣在花乡不胫而走,家喻户晓,是花农们现实生活和乐观心态的真实写照。
菏泽牡丹与洛阳的交流,是渊源有自的本色交流;菏泽牡丹与广州的交流,是生存发展的市场交流。走过了洛阳,走过了广州,菏泽人就可以充满信心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国之都的安泰吉祥,离不了菏泽牡丹的富丽堂皇。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菏泽牡丹就走进北京,进驻中南海。那个时期北京城里栽种的牡丹,百分之九十都来自菏泽。周总理居住的西花厅,就有菏泽花师亲自栽种的牡丹,具有独特的花色芳香。文史大家张伯驹的老宅里,有一株移自菏泽的百年名品牡丹,至今长势良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植物园专门辟建了“菏泽牡丹精品园”,并立碑纪念。千余株牡丹盛开时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原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观赏后欣然题词:“姚黄魏紫昆山白,曹州良种到京来。”北京景山公园、圆明园、奥林匹克公园都有菏泽牡丹的专赏园地。因为数千株菏泽牡丹扎根景山公园,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每年的四五月份,北京人都要在这里举办北京牡丹节。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期间,2400盆菏泽牡丹绽放天安门广场,向国际友人和中外游客呈现了菏泽品牌的国色天香。2019年4月,菏泽牡丹主题展在故宫举行,成就了紫禁城里赏牡丹的佳话。菏泽牡丹的端庄秀丽,正吻合古老宫殿的金碧辉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菏泽的催花牡丹亮相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体育健儿带来了昂扬奔放的力量。2024年,菏泽牡丹走进北京大学校园,以其丰姿绰约的形象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魅力,陪伴天之骄子们茁壮成长。去年春节前,“北京家庭园艺嘉年华”引领菏泽牡丹走进朝阳区,牡丹花开,香约朝阳,为北京市民带来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开启了城市间园林绿化产业常态长效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菏泽牡丹走向海外,频频亮相国际舞台,是菏泽递给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一场国际文化的交融。“春风得意马蹄疾”,菏泽牡丹很风光地走出国门,相继落户荷兰、日本、俄罗斯、法国、保加利亚、韩国等国家。中国牡丹之都文化作品展在美国纽约引起良好反响,菏泽牡丹推介活动在巴西引发众多关注,菏泽牡丹在罗马尼亚亚洲文化节闪亮登场,“花儿与少年”中国牡丹文化体验活动,在俄罗斯高校引起轰动。菏泽牡丹入住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菏泽的工笔牡丹画在青岛上合峰会、上海进博会吸引万众瞩目。这一系列花团锦簇的背后,展现的是菏泽的花样年华和花样生活,显示的是伟大祖国的花开盛世和锦绣春光。前不久,应韩国之邀,菏泽市政府派团参加2025世界牡丹大会韩国分会场的活动,开启菏泽市与骊州市的友好交往,必将推动两国两市牡丹产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从菏泽“开花”到世界“飘香”,一朵花的跨界之旅让人拍手称奇。菏泽人围绕“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这个大主题,连续作出一篇又一篇的好文章。
菏泽人像疼爱孩子一样呵护牡丹,深知牡丹一身是宝。牡丹本是养生物,从根皮到枝叶再到花瓣花蕊,一直到牡丹籽实,都对人富有宝贵的养生价值。市委市政府立足牡丹资源禀赋,把牡丹的产业开发列入富民强市的重点工程,做成了名扬天下的高端产业,相继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11个大类260余种,全市年度总产值已近百亿,实现了从赏花经济到以花兴城的蝶变飞跃。
春风徐来送谷雨,正是牡丹风光时。
如今,菏泽牡丹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美好天使,向世界传递着爱的火炬。牡丹之美惊艳世界,牡丹之谊遍及全球。一朵花,曾经熏香一座城,一座城,正在飘香全世界。我断定,世界已经爱上了菏泽牡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ezeshi.com/shehuixinwen/2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