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律衡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菏泽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菏泽进一步明确黄河文化新高地定位,既是贯彻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的重要意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菏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是菏泽在新时代的历史潮流中作出的必然选择。从国家战略层面看,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是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从城市发展层面看,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是推动菏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菏泽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通过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为鲁西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二、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的历史基础
菏泽与黄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传说伏羲就出生于古菏泽的雷泽湖畔,尧、舜、禹等上古氏族部落也活动在这一带。在历史上的多个时期,菏泽都是中原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一度有“天下之中”的美誉。兵家、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思想中,有很多在此产生交流、碰撞、发展。会盟文化、汉文化、儒释道文化、牡丹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等相继出现,体现了黄河文化的兼容并蓄和融合发展。现在,菏泽拥有丰富的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如黄河故道湿地风景区、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曹州面塑、东明粮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菏泽市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提供了充足的人文历史基础。
三、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的实践路径
聚焦精品产出,繁荣黄河文化文艺创作。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一批具有时代特色、黄河风骨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精品。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黄河艺术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繁荣发展群众文艺。
拓展传播方式,提升黄河文化展示水平。围绕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用好戏剧、曲艺等各类资源,策划开展各具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举办展演展播。大力发展汉服、工笔牡丹画、鲁锦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打响“山东手造”品牌。加强网络视听新媒体平台的参与,推动优秀文艺作品数字化呈现、多渠道传播,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
深化文旅融合,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线路。串联不同景区,开发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将黄河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有机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培育曹县江海村、单县三官庙村、巨野县前王庄村、鄄城县葵堌堆村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培育黄河文化旅游新业态,丰富黄河文化旅游内涵。
菏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在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中,必将奏响更加激昂的文化乐章,谱写更加绚丽的发展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ezeshi.com/shehuixinwen/2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