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淑娅 武霈
梨花风起正清明,故园肠断倍思亲。清明时节,菏泽万寿陵公墓花木繁茂,追思故人的市民纷至沓来。
在万寿陵公墓博爱纪念廊,“人道、博爱、奉献”的会标庄严醒目。晨光落在陵园深处,数十块黑色大理石拼接成的纪念碑格外清亮,碑面镌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这是我市自2010年启动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所有捐献者的姓名。
清明节前夕,各界人士在此不期而会,有人捧着白菊低声啜泣,有人蹲下身用衣袖反复擦拭某个名字,更多的人长久伫立,缅怀捐献者们的高尚情操和无私爱心。
▶让爱延续,全市各类捐献已达81例
生如夏花般绚烂,逝若秋叶般静美。器官捐献与移植是人类医学发展的巨大成就,挽救了无数终末期疾病患者的生命。自2010年以来,菏泽市红十字会开展公民逝世后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近年来,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者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各类捐献81例。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工作的社会知晓率与公众支持参与程度也在逐年提升。
这些捐献者因为高尚的捐献行为而令众人景仰,他们在身故后捐献的角膜让其他患者重见光明,捐献的器官让其他患者获得新生,他们用爱心温暖了这个世界。每年清明时节,菏泽均举办追思活动,深切缅怀捐献者。
4月2日,菏泽市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纪念缅怀活动在菏泽医专举行。活动现场庄严肃穆,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红十字志愿者代表等300余人,怀着崇敬而庄重的心情聚集在一起,在《生命的礼物》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共同缅怀遗体和器官捐献者。大家一一敬献鲜花,对他们的无私大爱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他们表示深切的追思。
“人体器官和遗体(角膜)捐献是一项挽救垂危生命、服务医学发展、弘扬人间大爱、彰显社会文明的高尚事业,向所有无私奉献、挽救生命、延续希望的捐献者及其家属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路强表示,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红十字会、文明办、卫健、民政等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和政策保障力度,提高全社会对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在救死扶伤、保护生命方面重要意义的认识,鼓励公民自愿登记捐献意愿,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机构加入到捐献事业中来,聚细流成江海,汇萤火成星河,共同推进捐献事业高质量发展,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让希望在世间永存。
▶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遗体、器官捐献,承载的不仅是奉献,更是生命的希望。捐献者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生命的价值,他们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父亲是2023年10月份去世的,他是在当年7月份签下的遗体捐献意向书,选择遗体捐献,希望为医学作出贡献。父亲想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让生命得到延续,也更有意义。”追思会上,捐献者家属赵琳已经泣不成声,这是她连续两年参加纪念缅怀活动。她表示,不仅要表达追思和敬意,更要化悲痛为力量,主动加入宣传队伍,用亲身经历传递生命教育的火种。
赵琳的父亲名叫赵付,黑龙江人,随女儿定居单县,去世时59岁,因患食道癌去世,自愿捐献眼角膜和遗体。
器官和遗体捐献可以发挥生命的余热,突破死亡的藩篱,但受限于“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跨出这一步,不仅需要莫大的勇气,更需要心怀大爱。
“我一开始对父亲的选择并不支持,但父亲弥留之际一直坚持,想用这种方式播撒希望,让绝望中等待的人们看到曙光,我便释怀了。”赵琳说。如今,“赵付”这个名字已经镌刻在博爱纪念廊的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上,熠熠生辉。
“老伴生前说过,人走了以后,一定要发挥剩余价值,器官捐献就是最好的延续。”谈起家人捐献经历,捐献者家属朱子联的泪水禁不住扑簌簌而下。朱子联的丈夫名叫张付明,1951年出生,菏泽鲁西新区佃户屯办事处田水井村人,2018年2月22日因车祸不幸离世。谈起亲人往事,朱子联难掩悲伤、几度哽咽。
朱子联告诉记者,张付明是一位退伍军人,身体一直很好,也很乐于助人,曾自掏腰包花两万元钱为村里购置健身器材,供村民们锻炼身体。张付明生前曾许下心愿:离世后要捐献器官。后来,他突遭车祸离世。为遂了他的心愿,家人便主动联系了红十字会,捐献了眼角膜。
在菏泽,有不少家庭都作出了同样伟大的决定。2019年,10岁女童宋雨晴因重病不治,家人按照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眼角膜、两个肾脏、一个肝脏捐献给需要的人,并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2020年,28岁的小杰因病去世,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在菏泽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捐献了自己的遗体和眼角膜。他们用生命余光照亮无声大爱,这种大爱与大义,让人感怀,让人钦佩。
每一例捐献背后,都是一个关于生命接力的感人故事。虽然他们年龄不同、学识不同、人生轨迹不同,但都用最纯粹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厚度,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生命的价值。这些平凡而伟大的选择,冲破传统观念的藩篱,让绝望中的患者看到希望的曙光,让医学事业获得进步的基石。
春风掠过林梢,那些翱翔在晴空中的飞鸟,恰似无数挣脱桎梏的生命,在春光里获得永恒的新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ezeshi.com/shehuixinwen/23841.html